第966章百年大敵(第2/2頁)
章節報錯
而華夏帝國,他既然敢以聖旨的方式頒發出來,而且是傳遍天下的方式搞出來,就會說到做到,否則天下民心都會不服。
劉遠橋他在暫時穩定的北方的局勢以後,就開始派遣手下的將領,分別率領各支大軍,橫掃那一些沒有向華夏帝國效忠的地方,他們大多數都相信,這些地方,基本上就是兵到亂平,最遲將在三年之內,戡平大明境內所有的反對勢力,建立一個統一的朝廷。
作為中土的梟雄,劉遠橋及其身邊的人,也都有一種大一統的思想,天下要麼不拿下來,要拿下來,就得一統天下,沒有南北朝,沒有地方朝之說,這叫做天無二日,國無二主。
所以國防部這些有資格統兵出去的大帥和將領們,紛紛的前來國防部向劉布、向劉遠橋請辭,然後率領其部下軍隊,開始出發,前往征討各地,繼續為帝國開疆闢土,立下汗馬功勞。
其中有一路,是劉遠橋父子都最為關注的,這就是劉遠橋命令大將肖寧、布日固德、祖大壽、吳襄、吳三桂等人,率領五萬步騎出關,前去襲擊遠在白城的林丹汗。
華夏帝國成立了以後,有幾樣事情,大家都猜得出來的,比如說就是剛才提到的派遣大將,率領精兵出發,繼續掃平亂黨,平定天下後,則會派兵出關,去對付盤踞在遼東的建奴。
據說後金國的大汗皇太極,在聽說華夏軍包圍了燕京城以後,他就知道大明已經是完蛋了,他們早前所制定的國策,就是扶明滅華,已經是破產了,他們不單止這一個計劃破產,還會面臨華夏軍的重擊。
在此之前,他們已經制定了干涉的政策,已經在各方面準備對華夏帝國在遼南一線的軍隊進行反攻,但是他們現在已經轉入進入了戰略的防禦。
先把他們所能調遣的軍隊,都調遣回來,比如說建奴的軍隊向東,已經打到了朝鮮,他們已經在壬辰之戰中拿下了朝鮮,並且征服了這一片地方,駐紮有上萬的軍隊。
現在看見風聲不對,開始把這些軍隊調回來,且在更北的地方,在圖門江遠岸許多地方,他們都駐有軍隊,這些軍隊都已經一一的調回。
還有就是,他們一直對蒙古進行壓逼的狀態,希望能透過強大的軍事武力,威迫蒙古人屈服,甚至在更遙遠的關外土地上,他們都佈署大量騎兵,希望能夠威壓這些地方,迫令他們臣服,現在,他們已經一一的把這些軍隊調遣了回來救急,他就知道,他們一定會被華夏帝國以重擊的,他們最好的結果,就是退守建州,保持建州的完整性。
他們現在所掌控的大半個遼東,這些遼東重鎮,還在他們掌握之中,但是他們相信,隨著明軍源源不斷的出關,以雷霆萬鈞之勢壓制過來,他們最終將會失去這些地方。
就連他們之中,最有信心的皇太極,都有一種悲觀的想法,這遼陽、瀋陽是守不住的,就算是更北的開平、鐵嶺、撫順等地,估計也都守不住,只有退守建州,退守那深山老林,令華夏帝國難以孤軍深入,難以追殺他們,才是唯一的出路。
他們已經認可了華夏軍的戰鬥力,並不在他們之下,在火器和大炮的裝備之下,甚至會更加的強大,唯一能夠阻止華夏軍的,只有關外的窮山惡水和遼闊的地方了。
他們的政策就是希望對方勞師遠征,耗費巨大,最終久戰無功以後,只能夠選擇承認他們,但是關外的這些地方,大多數是保不住的了,而且他們估計,將會在今年,就會發生一系列的大戰,華夏帝國拿下了燕京以後,第一個要對付的,就是他們。
但是就連建奴他們,都料想不到,華夏帝國在建立以後,馬上往關外出兵,不是派兵去對付他們的生死大敵建奴,而是派出一支軍隊去襲擊他們名義上的盟友,察哈爾部落的林丹汗。
林丹汗就是察哈爾部落的首領,是名義上的蒙古帝國三十五代的大汗,自從成吉思汗征服了草原以後,就成為草原上的共主,草原上的老百姓,只會認可黃金家族的人作為草原上的主人,其他的人都沒有這般的資格。
比如說當年瓦剌部落的也先太師,那麼牛逼,連大明帝國的皇帝,都給活捉了,還包圍大明的京城,差點就把大明的滅了,就算是如此牛逼的人物,也只能夠當太師,當他自己部落的大汗,卻當不了蒙古帝國的大汗。
一代天驕成吉思汗,已經死去了四百多年,但是他在草原上的威名,依舊就像天上的太陽,如日中天,這樣的威望,也都讓他的子孫深受其蔭,在草原上的共主大家,只認黃金家族孛兒只斤。
察哈爾部落的林丹汗,就是公認的黃金家族的嫡系傳人,目前成吉思汗血統最為純正的子孫,蒙古帝國雖然已經開始衰落,退守在蒙古草原東部的察哈爾部落的林丹汗,依舊打著蒙古帝國的旗號,草原上的大多數部落和牧民,也都認為他是這樣的共主,早在十幾年前,整個關外大地上人們,只知道有林丹汗,不知道有建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