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66章百年大敵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華夏帝國在擊潰了明軍的三大重兵集體中的兩大集團以後,強勢的進入了京城。
此時大明的崇禎皇帝,雖已經絕望上吊自盡,其實大明還控制有許多的地方。
比如說廣東、廣西、雲南、貴州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廣南部(湖南)、陝西大部,這些都依舊還掛著大明的龍旗,還接受大明的統治,只是大明的皇帝已經不在了,京城也都不在了,再也拿不出重兵集團去對付華夏帝國,稱得上是大勢已去。
布日佈德和肖寧,也不是無事就來劉布的東暖閣蹭飯吃的,而是來這裡向劉布拜別的,因為他們已經接到了統帥部的命令,分別率領著自己本部的軍隊,開始出征,繼續討伐和征服這些忠於大明的地方。
雖然這些地方的勢力還在觀望,但是還是必須由華夏帝國的軍隊走一趟,才能夠顯示他們的絕對權威,才會令這裡進行效忠。
雖然劉遠橋在他的登位詔書上吹牛逼,說天下大部,已經戡平,這只是吹牛的話,如果算起來,大明至少還有一半的地盤沒有被他們控制和佔領。
只是依舊是那一句老話,皇帝都沒了,朝廷都沒了,只是群龍無首,一盤散沙而已,而且這些地方,大多數無兵無響,徒具虛名罷了。
如果在原版,還保留有整個江南,還可以在崇禎皇帝上吊自盡以後,迅速的另立新主,堅持抵抗,再抵抗十八年之多。
但是現在,華夏軍實在是太強勢了,一路橫掃千軍,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,基本上都沒有地方的豪強,還有藩王,敢自己稱帝,抵抗華夏帝國,因為他們知道,即使是那樣做,也都只是延長一兩年的壽命而已,下場卻會更慘。
劉遠橋在登位以後,就開始大赦天下,其中對於明朝的藩王和宗室,也都有了明確的政策。
如果是以往,只有一條政策,那就是殺光、殺絕、不留餘地。
但是現在,他經登基為皇以後,就開始大赦天下了,對於明朝宗室的指導政策,基本上就是,對方如果放棄所有的錢財,淨身出戶,可以保其性命。
據說這一條,還是靜雲公再三向劉遠橋磕頭,請出來的旨意。
靜雲公他還是認為,太祖皇帝一代豪傑,一代的奇男子,漢人之中的喬楚,為漢民族立下過功勞,儲存了民族的血脈,不應該斷子絕孫。
所以劉遠橋才定下了這條,這些藩王淨身出戶,只留下一點點隨身的錢財,可以儲存性命。
其實劉遠橋的華夏帝國,也都沒有一定要殺光殺絕皇族子孫的必要,這些人當權的時候,都保不住天下,難不成還在亡國之後,可以翻盤嗎?主要的就是,他們掌控了太多的土地,太多的資產,這些東西都是華夏軍急需得到的,這就叫做懷璧其罪。
如果對方放棄了身上的玉璧,也就是沒有必死的原因了,這是華夏帝國的底線,是劉遠橋跟他的這些大臣們一致商議以後,得出來的一個決定,而且這也就是最後的決定了。
即使靜雲公再有心為這些宗室子弟著想,也都沒有辦法儲存他們的田地和財產,能夠儲存性命,就已經是最大的努力了。
也就是因為劉遠橋頒下了這一條旨意,更加令宗室子弟,無心抵抗,無心抗衡了。
許多人都在認為,朝廷有百萬大軍,尚且不能敵,現在已經是風燭殘年了,更加不足以抗衡,能儲存一條性命,儲存皇室血脈,吃一口太平飯,這就是最好的結果了。
要知道,在以往,歷朝歷代亡國的時候,王族哪一個不是被殺光殺絕的,就是被逃了出來,對於他們的追殺,也都是永遠不會停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