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遠橋在南京的時候,他還沒有這麼的想法,他還是有點蕭規曹隨,想學點大明的辦法,那便是開科取士,廣招天下英雄豪傑,要綸選出足夠多的人才,就不怕無人可用。

他們華夏軍現在百廢待興,也都急需大量的人才來充實他的政府部門,作為他們集團的中堅力量。

劉遠橋對於此事是非常熱心的,一直親自的過問,親自的監管,但是他的兒子劉布,對此興趣不大,反而組織什麼科舉取仕,還有工科考試,他是從武舉和工科考試之中,獲取了不少的人才。

工部尚書黃東,能夠成功的出場工部,這與劉布的大力推舉有關。

工部尚書也是六部尚書之一,競爭非常的激烈,許多後臺很強硬,出身很好的大佬,都盯著,誰知道劉布就是力排眾議,讓不知何處出身的黃東擔任這一職務。

劉布說的很清楚,作為工部尚書,就必須是工匠出身,就必須瞭解所有的工程環節,而不是隻會吟詩作詞,誇誇其談。

劉布的意思很明顯,這就是專業的事情,必須交給專業的人去做。

在劉遠橋任命的六部尚書之中,黃東是最不被看好,但是他做出來的成績,卻絲毫沒有比其他的各部尚書遜色。

他在整合全國的資源,大舉的合併各大作坊,建立了大量的兵工廠,為華華夏提供大量裝備。

現在劉遠橋是遲早將會做入主天下,他的身邊也都不缺那些阿諛奉承的人,也有許許多多的人,自稱為能人奇士,跑來他身邊,給他出建議,上萬言書,建議該如何的管制國家,統治天下,對於這些人,劉遠橋不勝其煩,當初他剛剛開始的時候,可是十分的缺人才,倒不見這些人來投?看見大明完蛋了,華夏當興,就紛紛的跑過來,欲上華夏軍的戰車,希望能混上功名富貴。

對於這些人,劉遠橋雖然十分厭惡,但是卻不能拒之於門外,因為他知道一點,他當上了皇帝以後,身邊永遠不缺這種人。

正當劉遠橋在煩時候,他料想不到的一個人求見,這人便是靜雲公。

靜雲公還是相當的清高,因為他無欲則剛,也就沒有像其他人一樣,去劉遠橋這裡拍馬屁。

即使他接受了劉遠橋的委託,擔任修史總裁,主管修史的工作,但是也都沒有來到劉遠橋的帳下聽令,更不是他手下的官員。

但是這個靜雲公要見劉遠橋,還是有特權的,劉遠橋給左右發下了命令,這命令便是,只要是靜雲公來求見,馬上就安排。

所以靜雲公也都很快就來到了劉遠橋的營帳之中,劉遠橋橋說道:“公此刻來訪,不知所謂何事?”

靜雲公道:“聽說崇禎皇帝,已經在煤山自盡存節了。”

劉遠橋覺得此事沒有必要隱瞞,畢竟已經傳遍了整個軍營,他便點了點頭,說道:“是的!”他補充道:“崇禎皇帝是真正自盡的,非是我軍加害,孤王還在想,如果崇禎皇帝落入我軍之手,必定教以上賓之禮,也會封他一個王爵,希望能夠平平安安的活到老,也算是君臣一場。”

靜雲公知道對方說這些話的意思,說白了就是貓哭老鼠假慈悲,皇帝都死了,他說什麼都行了,但是這些話,就沒有必要拆穿劉遠橋,拆穿了對他們也沒有好處,靜雲公說道:“老夫求殿下一件事情?”

劉遠橋說道:“但說無妨。”他雖然說的十分大方,如果對方提出非分之求,他還是會想辦法婉拒的,劉遠喬是一個十分精明的人,如果想透過三言兩語就對他進行拿捏,這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靜雲公道:“老夫欲向殿下討一件差事,授權老夫為先帝下葬,我等畢竟君臣一場,也不忍他曝屍荒野,無人收斂。”

原來是這一件事情,劉遠橋想了一下,此事可大可小,歷朝歷代的君王,一旦死了叫做駕崩,要舉行國葬,國葬期間,全國的軍民都必須上孝服,停止一切婚慶喜事,所有酒樓妓院等不準開業。

但是現在的崇禎皇帝,已經是丟失了國家的了,也就沒有這方面的待遇,但是有一件事情他還是頭痛,崇禎皇帝畢竟是大明的皇帝,華夏帝國也是承認這一點的,並且劉遠橋就曾經是他的臣子,此人的葬禮,應該怎麼搞,執行什麼樣的禮制,這就令人頭痛了。

本來他想故意忽略這件事,將其束之於高閣,等船到橋頭自然直,但是現在靜雲公居然來討這一樣差事,他就不得不重新考慮,決定該怎麼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