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遠橋造反成功,成為了歷史上所有造反最成功的人物,同時也都成為了新一代帝國的主人,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。

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,他的身份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身份發生了變化,身邊的禮制和格局也在發生變化。

比如說從前,他作為大明頂級的權貴,劉氏家族的主人,一身關係著整個集團的安危和生死,身邊的人,唯他馬首是瞻,追隨於他,共同進退,他也享受著這一個時代最頂級的權貴所擁有的禮制和享受。

但這一切,都還是權貴。

自從他自封為監國王,加九錫之禮之後,就成為僅次於皇帝的人物,禮制又是不同了。

別的不說,比如說從前,作為大明的權貴,他即使就是再牛逼,也只能夠娶一妻而已,雖然有妾,但是都是沒有名分的,還做不到最頂級的權貴三妻的地步。

現在他已經是監國王,即將作為皇帝,所享受的禮制,也就不同了,大明最頂級的權貴,立有巨大功勞的,他們是可以享受三妻的待遇,這三妻還是朝廷認可的那一種。

劉遠橋他迅速的由頂級權貴變成監國王,也都迅速的由監國王轉換,準備轉變為新帝國的皇帝,所享受的禮制又是不同,皇帝是可以擁有三宮六院,而且還是合理合法的,而且皇帝皇帝的權力,是不受約束,想怎麼幹就怎麼幹的。

在這一點上,劉遠橋跟大明的皇帝,完全不同,大明的皇帝,他要透過他的朝廷來行使權力,來驅動天下為他服務。

但是朝廷的文武大臣,可是不好使的,他們在聽命皇帝的時候,也得給自己順便撈取好處,這叫與士大夫共治天下。

士大夫的好處撈多了,難免會侵犯到皇權,皇帝別無辦法,只能夠捧出司禮監,來跟內廷打對擂臺,兩方之間進行制衡,皇帝從中取利,這就是大明過去幾百年的政治格局。

可以這般說,大明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宦官亂政的局面,也都是皇帝支援和默許的結果。

當然大明出現的幾次大規模的宦官亂政,最終也都是以宦官的全面失敗,文官集團的勝利而告終,文官集團的勝利,也都可以理解為仕權對皇權的壓制。

甚至有人在暇想,現在大明的官場,這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,天下不是姓朱的,而是姓朱跟士大夫一起的,大家一起的天下。

長此以往,再過幾十年,只怕大明會真正的變成另一個種格局,那就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,不是皇帝一人的天下。

說白了,就是後世的說的君主立憲制,當大臣們的實力,足夠大,大到了挑戰皇權的地步,自然就可以逼皇帝退步,大家共享天下。

但是華夏帝國則是不同,劉遠橋也是透過他的文武百官,來管理千軍萬馬,來管理天下的州府,但是劉遠橋他的權威是至高無上的,他吩咐下來這些事,這些人就得執行。

皇帝下的旨意,就是聖旨,他手上的這幫官員,可是沒有明朝那一幫官員這般有骨氣,敢封還聖旨。

明朝三百年,別的不好說,倒是把文人的骨氣培養出來了,本來文人的骨氣高大上,壓倒了武人,這是很好的事情。

只是這些文人也都沒有達到天下人的希望那般,就是如他所說的誓死效忠君王,當敵人來的時候,這些人還是貪生怕死,還是投靠了敵人。

這就是他們所鄙視的卑劣小人。

華夏帝國的崛起,其實也都對大明的文官集團和仕林造成了巨大的打擊,作為新生的勢力,他的崛起,肯定就是挑戰舊有利益集團的利益,許多大明的老百姓,也滿懷希望,希望這些士林鄉生們,能夠帶頭,跟華夏軍打一個你死我活,誰知道,這些當官的,既貪生怕死又,貪圖富貴。

在華夏軍刀子和銀子的引誘之下,大量的人都向華夏帝國投降,這就令這些士官和文人們,用了幾百年打造出來的,所謂骨氣的金字招牌,在這一刻毀了。

特別就是文人集團之中的東林黨,他們可是號稱聖人一般的人,在他們眼裡,他們就是天下聖人,其他人都是卑鄙小人,但是就是這一般牛人。

在面對華夏軍的刀子和銀子的時候,也都毫無抵抗力,紛紛的向華夏軍歸降了,他們的投降,也都令文人的地位直線的下降,也都令他們身上華麗的金光,被扒了出來,扒了這一身金光以後,其他的人才發現,其實文人跟普通人,也就沒有什麼分別,他們沒有那麼樣的高大上,沒有那麼的了不起,一樣會貪生,一樣會怕死,一樣貪圖功名富貴。

華夏帝國迅速的崛起,既打垮了大明,同時也都打垮了依附在大明身上計程車林集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