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遠橋經過精簡人員,安排大部分人分駐地方,自己率領手下的文武官員,十萬精銳大軍,浩浩蕩蕩的北進。

在還沒有離開山東,還在德州境內之時,就接到了前方快馬來報,那就是京城已經被華夏軍攻破,崇禎皇帝已經自殺身亡。

劉遠橋所在的地方,就是大明帝國的臨時首都,也就是他們所稱的行在,這裡有文武百官,有各種隨從和機構,整個華夏帝國境內,所有重要的軍報和奏摺,都會傳到這裡,然後經過他和他的內閣稽核以後,再發往各處,這裡就是大明最高的權力機關。

也都彙集了華夏帝國最為重要的官員,這些官員大多數都出生於大明帝國,甚至有些是身居高官的,當他們聽到燕京城已經被拿下,崇禎皇帝已經自盡身亡的時候,許多人是感慨萬千,唏噓不已。

崇禎皇帝的駕崩,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,意味著大明帝國的終結,特別是這些曾經在大明朝擔任過高官的人,像是靜雲公,洪承疇、楊嗣昌、錢謙益、司徒惟一等人,心中是感慨萬千。

他們就在想,雖然大明不是他們推翻的,崇禎皇帝卻可以說因他們而死。

崇禎皇帝硬氣的自盡身亡,寧可自盡身亡,也不肯苟活於世,如此的有骨氣,是令人肅然起敬的,也都令這些臣子們鬆了一口氣。

他們就擔心一個事情,這一個事情便是,萬一崇禎皇帝沒死,成為了階下之囚,他們該如何面對這一位皇帝陛下,如何面對他們曾經的主人?

他們這些人心裡面是明白,無論怎麼算,他們都洗不去二臣的名頭,如果再加上弒主的行為,名聲估計徹底臭了。

這時代的名人,都有一個通病,那就是把名聲看得相當的重,即使他們已經投降了敵人,當了二臣,但是心裡面還是天真的想,我這是有苦衷的,別人不理解我,歷史會理解於我,我為天下百姓……。

但是他們卻明白,任何人都可以理解他們,唯獨皇帝不會理解,而且他們可以面對任何人,唯獨就是面對不了皇帝陛下。

當然這些人對於自己作為二臣,他們心裡面也是有底氣的,那就是在他們這群人之中,就連劉遠橋,也曾經算是大明帝國的臣子,曾經的登萊巡撫,守牧一方的封疆大吏,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,居然也都造反了,他們還有什麼話可說的?

皇帝陛下硬氣的自盡,也都令他們放下了心頭大石,既然大明已經成為了過去,新朝即將來臨。

聽到了這一個訊息,劉遠橋手下的文武大臣,紛紛的向他上表稱賀。

對於大明來說,崇禎皇帝的自盡,意味著大明帝國的滅亡,但是對於華夏帝國來說,這又是一個天大的好事,這就意味著他們最大的絆腳石,已經被搬開,他們可以暢所欲為了。

劉遠橋哈哈大笑,說道:“朱明最後一任皇帝自盡身亡,這意味著華夏帝國勝應天命,入主朝廷,順理成章。”

劉遠橋這般的吹牛,他身邊的手下文武大臣,自然是紛紛的上前,大拍馬屁。

這時候劉遠橋突然間問:“世子在幹嘛!”

劉遠橋口中的世子,自然就是劉布,劉布他的正式官銜,就是華夏帝國天下兵馬大元帥,掌管著國防部所有的軍隊,在他們攻佔了南京以後,劉遠橋自封為監國王,加九錫之禮,而他就被封為世子,相當於他的接班人。

這一點,也是毫無異議的,其一劉布乃是劉遠橋正妻所生的嫡長子,這華夏帝國的天下,都是他們父子倆聯手打下來,論起功勞和重要性,劉布未必就會在劉遠橋之下,立他為世子,順理成章。

劉布也恐怕是中國曆代史上,勢力最為強大的世子之一。

這時候,他身邊的一名太監王文章的回道:“回殿下,世子正在正陽門城外的軍營之靜養。”

劉遠橋微微一怔,他說道:“靜養?慶之他有病不成?”

王文章就是劉遠橋在南京重用的一個太監,既然身為帝王,後宮極其的龐大,自然就需要太監來幫他管理後宮,王文章就是這麼一個人,專門伺候劉遠橋的生活起居。

當然劉遠橋可是一個梟雄式的人物,論強勢不比朱元璋遜色,他可不會讓太監來管理他的行政事務,所以王文章雖然是他身邊的首領太監,其實也就是一個伺候他的僕人而已。

大明幾百年沒有後宮和藩鎮之亂,但是卻發生了太監禍亂朝綱之事,吸取這方面的教訓,他是不會成立司禮監,也都不會有什麼批朱之權,所有的權力,必須掌握在皇帝或者是朝廷的手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