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遠橋現在的身份,就是華夏帝國監國王,他就算是以親王的身份,加九錫之禮進行監國,如此的身份,就相當於九千歲,距離登基,就是一步之遙了。

當然它所對外宣稱的身份,就相當於親王,所搞的排場和儀仗,也就是親王級別。

自從有皇帝這一個名詞開始,他就是天下間最為尊貴的名詞,正所謂九五至尊,上天之子,劉遠橋一日沒有登基,就不會擺出天子的架勢。

但是自從打贏了山東之戰以後,劉遠橋身邊拍馬屁的人就更多了,每天都有一大群的人,在他面前歌功頌德,勸他更進一步,立即登基為帝。

現在華夏帝國的形勢,得到了徹底的逆轉。

本來北方的大明,對他們還是有一定的威脅的,對方還有幾個行省的地方,上百萬的軍隊,如果要打的話,要把他們收拾完,真心不容易,沒有三五年的功夫,都不能成功,但是現在則是不同,大明朝廷犯了一個的錯誤,那就是欲速則不達,結果把自己的軍隊,一朝的斷送了。

失去了這百萬大軍以後,大明在地方,根本就沒有可以威脅到華夏帝國的重兵集團了。

不單止沒有,而且還讓華夏帝國大大的增強了,一個多月,前中土大地上,實力最為龐大的,自然就是大明和華夏帝國。

但是在這一刻起,中土實力最大的,只有一個,那就是華夏帝國,他們佔據了絕對的優勢,因為有百萬大軍在手,中土大地根本就沒有跟他們相可相抗衡的軍隊。

可以這麼講,在以前,還會有許多人進行觀望,準備兩邊下注,但是在這一刻起,就沒有人敢觀望了,他們都可以肯定的得出一個結論,朱明滅亡,華夏當興,如果機靈的,還想要功名富貴的,就趕緊向華夏帝國靠攏。

對於眼前所取得的這一切,劉遠橋都有一點意外,如置身夢中的感覺,當年迫不得已,起兵造反,這是迫不得已的一種反抗。

以劉遠橋的為人,他絕對不會只想著造反成功以後的風光,而是想著造反失敗以後會怎麼樣,所以在造反之前,首先就是向他的母親請罪,向母親請求原諒,他就擔心一旦兵敗的時候,劉家就算沒有被滅掉,估計也都會成為逃到海上的難民。

劉遠橋為官多年,深深地知道大明多麼的腐敗,多麼的無能,但是大明畢竟是龐然大物,傳了兩百多年,這麼多年來,挑戰他的敵人,都被他無情的剷除,無情的殺死,成為了歷史。

只怕就是劉遠橋都沒有想到,他起兵以後,居然會如此輕易的就壓制了大明,如此輕易的就打垮了他,眼前的這一切,令劉遠橋有一種一切都是如此的不真實的感覺,他就在想,我是不是在夢中?

當然這只是他的一種感慨,身為大明的官員,曾經臨清稅官,萊州知府,登萊巡撫,這都是大明的權貴,他也都深深的知道大明的實力,只是沒有想到大明比他想象之中的還要腐爛。

劉遠橋就在想,如果太祖皇帝朱元璋在世,他應該會被氣得半死,而他劉遠橋起兵造反,也都創造了一個紀錄,那就是造反最快成功的記錄。

才不到三年的時間,居然就成功的推翻了大明,入主京城,成為了新一代的皇帝。

他的帝國與眾不同,取的是上古最重要的兩個時代,華與夏,以求上溯三皇五帝時輝煌。

在這一刻,劉遠橋也都充滿了感慨,成功來的如此容易,這是充滿了僥倖,但是也都是必然的結果,他就在想,如此強盛的大明,都會滅亡,那他的帝國,如何才能夠做到千秋萬代?

拿下了大明以後,做了中原帝國的皇帝以後,劉遠喬他所要考量的,就是如何的把他的帝國,千秋萬代傳下去的事情。

劉遠橋一代梟雄,他從來也都不會跟手下們傾訴心事,暢談這些事情,所有的事情他只能夠藏在心裡,此刻他所要考量的就是,如何的抵達京城,當上新一任的皇帝,然後再考量治理這個帝國的事情。

劉遠橋他是充滿感慨,今年他才四十八歲,也算身強力壯的時候,事實上劉遠橋保養得法,比大多數小夥子還要精壯,這也讓他有足夠多的時間來處理這些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