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遠橋許下了這麼好的條件,成功的把靜雲公,拉入了他的隊伍,所以此老,也都成為了浩浩蕩蕩北伐隊伍中的一員。

這時候天已經停止了下雨,逐漸回暖,大多數時候,都是晴天,道路開始堅硬,數十萬大軍,浩浩蕩蕩的北推場面,可真正的是驚人。

看見華夏軍強大的軍隊,鼎盛的軍容,許多人都意識到一點,那就是改朝換代,即將來臨。

劉遠橋在降服了洪承疇和楊嗣昌以後,就知道華夏帝國,大事已成。

這時候他源源不斷的收到的訊息,那就是劉布輕易的就擊潰了京城周圍的軍隊,開始對燕京進行了包圍。

而且劉布也都發來了戰報,那就是說明京城將圍而不攻,等待他的大軍前來。

劉遠橋對此是十分欣慰的,兒子還算是會做人,沒有被勝利衝昏了腦袋。

但是很快又有軍報上報,那就是因為形勢發生了變化,華夏軍開始進入了京城,先行接管京城。

對此,劉遠橋也不以為意,畢竟他才是華夏帝國的王,所有的軍隊名義上還是效忠於他,都是為他而戰,他的兒子拿下燕京城,跟他自己打下去,實際上沒有什麼分別,劉遠橋聽說劉布率領大軍進入了京城以後,他就命令部下的軍隊,加快了步伐。

其實他們現在的軍團,雖然聲勢浩大,號稱有幾十萬之眾,其實有非常多的老弱病殘,有非常多不合格計程車兵,如果是按照華夏軍的標準,能夠挑選出十萬軍隊來,已經是非常的不錯了。

本來他是想挾持著百萬軍隊的鼎盛軍容,浩浩蕩蕩的北伐,一舉拿下京城,但京城都已經拿下了,這情況下,再帶這麼多軍隊去,也都沒有什麼意思,還拖了腳步,所以他便決定,挑選精銳的步騎,隨他前往北京。

劉遠橋就命令,大軍就地待命,就地休息,就這一支明軍而言,他們也都經歷了許多的苦難,非常的勞累,讓他們就地休息,許多官兵也都是欣喜不已的。

對於軍隊來說,只要軍餉能夠準時發放,糧食能夠準時發放,軍隊之中就出不了大的亂子。

華夏軍可是在幾座大城裡面準備了大量的糧食,這些糧食一方面是進行收集,堅壁清野,不留給敵人,這就是為了長期作戰做準備。

既然現在敵人已經投降了,他們在城中儲存這麼多糧食,必要性也不大,所以他們這便把這些糧食,全部都搬出來,發給了這些當兵的。

這些官兵一向都是窮困潦倒,發軍餉的時候,就相當於過年過節的時候,華夏軍一口氣發放了這麼多的軍餉,這麼多的糧食,讓這些士兵們都非常高興,歡聲雷動。

此時華夏軍運勢,正是好到極點的時候,所有的勢力,都知道一點,華夏軍強勢的取代大明,已經成為了定局,所以劉遠朝身邊確實是彙集了許許多多的人,這些人都希望能夠抱上劉遠橋的大腿,從而混上一官半職。

洪承疇和楊嗣昌,投靠了華夏軍,雖然洪承疇一直聲稱,只要和平以後,就會交出軍權,回家讀書種地。

但是當劉遠橋任命他為總督以後,他也都沒有拒絕,也就厚著臉皮,繼續在華夏軍之中任職,連洪承疇都是如此,楊嗣昌也都是如此,他們還希望在劉遠橋身邊能夠混一個爵位。

因為現在的華夏軍,大勢已成,登基稱帝,建立新國,勢在必行,建立了新的國家,他們就算是開國功臣了,歷朝歷代,封賞最為豐厚的,就是開國之時,要知道大明的歷史上,也就是開國和靖難的時候,封了大一批的爵位,到了後面,想要封爵,除非是皇親國戚,否則都非常難。

洪承疇他們本來是忐忑不安,心裡面是非常難受的,畢竟他們是降將,是二臣,雖然他們口口聲聲是為了百姓,是為了少死人,但是他們也都知道,歷史一定會對他們提出了批評,一定會把他們列入降臣和二臣之列,這令他們心裡面有些鬱悶,但是看見部下計程車兵們如此的高興,如此的興奮,他們內心的不滿,也稍微的減少。

畢竟人都是有感情的,看見這些士兵們投降以後,他們的生命得到了保障,生活也得到了保障,有了盼頭,大傢伙都高高興興的,大家好,才是真的好,所以他們便決定隨波逐流,繼續的在這官場上混了。

而且大家也都知道,這一路北去,基本上都沒有什麼險惡的大戰可打,基本上稱得上是武裝遊行,他們去到了北京城,就是得到高官厚祿之時,所以很多人都恨不得抱著劉遠超的大腿,跟著他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