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86章君臣相左(第2/2頁)
章節報錯
大軍開進山東以後,開局一片大好,這可是令皇帝非常的高興,按目前的進展,只怕在半年之內,就可以拿下濟南,打敗敵人。
但是想不到這麼快,就跟前線的將帥意見發生了分歧,而且在這麼重大的問題上,前線的將帥,居然拒絕了朝廷的詔令,自把自為,這就令皇帝十分的震怒了。
崇禎皇帝暗付:現在就不聽命令了,等他們剿滅了劉賊,功高震主,還會把朝廷放在眼裡嗎?只怕是剿滅了劉賊,又多了新的楊賊和洪賊!
所以皇帝這次不再猶豫,而是派出他的監軍太監,前去前線監軍。
以前崇禎皇帝,他是實不相信武官,也都不相信文官,往往前線打仗,還會派出太監,作為監軍使。
但是這些太監作為監軍,也都沒有發揮什麼用,反而是拖了後腿,迫於清議他又把這些人召了回來。
現在他看見形勢危急,再次派出了高起潛前往楊嗣昌大營,負責監軍,同時也派出了曹化淳,前往保定大營,擔任監軍使。
這些太監前去監軍,他們是作為皇帝的私人代表,擁有很大的權力,在很多事情上擁有很大的決定權,雖然他們不見得會做得比這些將領們更好,但是有一點,他們所有的權力,都是來自於皇帝,忠心不二,不會出現像大將們立了功勞,便居功自傲,手中有一點權力,就不聽朝廷的命令,自把自為了。
皇帝往前線派出了太監進行監軍,這樣可以有助於自己掌控這支軍隊,及時瞭解軍隊的動向,是最好的做法。
但是傳到了下面,可是令這些將士們憤怒之極,生氣之極。
就連一直以忠君愛國而自居的楊嗣昌,也都十分的憤怒,他們在想:“我等已經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為朝廷出兵打仗,不避風雨,踏雪臥冰,披荊斬棘,負重前行,可以說是生死置之度外,受命於危急存亡之秋,他們願意這,不計報酬,不計生死為國出為,出自於忠君愛國。
但是他們忠君愛國,皇帝卻沒給他們以足夠的回報,也不給他們以足夠的信任,皇帝不信任他們,他們又如何能夠統帥幾十萬大軍去打仗。
所以崇禎皇帝認為向前線派出監軍太監,是十分明智的舉動,但是卻惹得了前線將領們的一致憤怒和生氣。
崇禎皇帝往前線派出監軍太監,以節制各路人馬的旨意發出時,楊嗣昌當場就大發脾氣。
楊嗣昌此時,想起自己的委屈,根本就是忽悠當兵的去打仗,忽悠當兵的去賣命的,現在讓人上了戰場,這就翻臉不認人了。
自古以來,當兵吃糧,就得發軍餉,就得發糧食,現在堂堂朝廷,居然採用以戰養戰這種下作的手段。
古往今來,又有哪一支部隊可以以戰養戰的,基本上都是一時得意,最終還是走向了滅亡。
楊嗣昌也明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,但是他終究還是義無反顧,率領他的部隊出發了,他是本著忠君報國的念頭,皇帝以國士待我,我當以國士而報之。
現在好了,居然派出一個太監來監視他,這又談何信任?這又談何君臣相得?
而且自古以來,派太監來監軍的,就沒有不打敗仗的。
那時候估計還會出現一種情形,打敗仗了,肯定是他楊嗣昌領兵無方,作戰不力,如果打贏了,這功勞只怕得先分監軍的太監一份。
作為正統計程車大夫,楊嗣昌也有他剛烈的一面,他也與其他計程車大夫一般,看不起太監,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,輕易損壞,乃為不孝,為求富貴名利,自閹入宮,大大不孝也,都已經稱不上是人。
讓這些人不人,鬼不鬼的東西,騎在自己頭上,能有什麼好結果,所以當楊嗣昌接到旨意的那一刻,他憤然砸印而去:“臣無能,無力統帥三軍,辭去一切職務,回鄉耕讀,不問世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