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4章艱難求活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祖大壽和吳襄這些人,他們名義上為大明的軍人,事實上他們是遼西本地地主的代表人物,對於本地的利益,看得比所謂的國家利益還要重要。
不過他們也都認為,國家沒有把他們放在眼裡,他們之間只是合作的關係,現在朝廷想忽悠他們去死,這可是不容易,他們可不會輕易的上當。
遼西將門在孫承宗時代,可沒有今天的強大,袁崇煥也是他們認可的一名代表性人物,可惜孫承宗去職,袁承煥慘被千刀萬剮,這樣的下場,也都令他們認識到一點,那就是聽朝廷的沒有什麼好下場,不是去職就是千刀萬剮。
而且祖大壽他也都更擔心一點,當年已巳之變時,袁崇煥下獄,他看見風聲不對就跑,皇帝可是下了幾次旨意,讓他回去,他都沒有回去,他就擔心一旦離開了軍隊的保護,他的下場,比袁崇煥好不了多少。
而且這一次進入了關內,皇帝會不會秋後算賬,這也都不好說,他也都知道,在朝廷和皇帝的眼裡,他們這種人其實不是亂臣賊子,就是粗魯夫,都是上不了檯面的人物,你都上不了檯面,人家會把你當人?
而且他們也都知道,現在在京中興風作浪的那一位許太監,此人心狠手辣,喜歡劫富濟貧,遼西將門這些人,這些年貪了這麼多的錢,可能早已經上了人家的黑名單了,人家就等著你們回去,就把你扣了,然後抄你的家,滅你的族。
放棄關內的地盤,進入關內,這不是好的選擇,這是遼西將門,乃至數萬將士一致的認定。
倒是建模和華夏軍那裡,他們十分的重視武官,但是這些人對軍隊的控制性也都非常的強,一旦投了,軍隊就得交出去了。
你還別說,祖大壽他還真的投過建奴,就是看在建奴那裡沒有什麼好日子過,所以才逃了回來,才反正了回來。
這樣的案底,也讓他驚懼不已,他也就擔心,像他這種有前科的人,就是投了建奴,估計也難逃一死。
而且到了現在這地步,他還不太想投建奴,因為建奴可是被華夏軍打的節節敗退,只要看見了華夏軍他們的這些紅衣大炮以後,祖大壽就認為,想要打敗他們,根本就不太可能,或建奴可以在關外白山黑水的大地上縱橫,但這隻要是有河水和江河的地方,你都打不過華夏軍,這也就意味著他們永遠都成不了勢,做不了大事。
所以迫於無奈,他們只能夠想辦法,去跟華夏軍接觸了,即使對方不同意,也可以先看一看風聲,再決定行趾。
恰好華夏軍最近剛剛收復了海州,海州跟祖大壽所在的錦州,相距極其的近,所以祖大壽就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,對對方表示了仰慕之意,希望能安排一個時間見面。
華夏軍突然間兵出遼南,拿下了三衛之地,可是令建奴寢食難安,雖然建奴他們是準備死守海州,但是看見華夏軍弄來了這麼多大炮以後,他們知道死守下去,就是死路一條。
而且現在打仗,是大炮轟步兵衝,火槍橫掃,他們這些以騎射起家的兵,對上了這些火器怪獸,還真不是對手,最終只能夠讓出海州城。
這也讓華夏軍完成了對整個遼南的控制,當孫傳庭水陸大軍並進,拿下海州之時,聽他也是意氣風發,他大聲的說道:“大炮所到之處,就是真理所在。”
以前的孫傳庭,他不是一個火炮至上主義,他認為打仗還是得靠人,火炮只是一個輔助性的東西,但是進入了華夏軍,率部去打仗以後,他只有一個感覺,那就是很爽。
這華夏軍實在是裝備太精良了,太能打了,這就像用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一樣,想殺誰就殺誰,即使你披著鐵甲,一樣可以砍破你的鐵甲,把你幹掉。
不像他以前所指揮的,所訓練出來的那一隻秦軍,他們不是兵甲不夠,就是武器不足,不是軍餉不足,就是糧食不足,總之就是有這樣那樣的缺陷,到了戰場之上打仗,也都是出現這樣,那樣的問題,令他軍令難以貫徹。
比如說在他們圍剿高迎祥大軍的時候,他可是派出了一支騎兵,準備將高迎祥的流寇把他們的老營一鍋給端了,讓他們全軍覆,但是官軍之中的騎兵數量太少,戰馬不多,最終因為人力馬力不足,而坐視李自成等人逃了。
當時孫傳庭還是在感嘆,讓李自成這小子逃了,只怕會後患無窮,所以他繼續的組織他的軍隊,在終南山中對李自成的殘部進行狂攻猛打,就是皇帝對他下令,讓他去別的戰場,他也都死活不去,因為他就是怕功虧一簣,讓對方死灰復燃。
孫傳庭現在在想,如果當初有華夏軍這麼多的騎兵部隊,早就把李自成這小子一鍋端了,跟他的舅舅一起,押往京城當眾剮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