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3章艱難選擇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遼西將門,自認是大明的走狗,一直活躍在大明對付建奴的最前線。
他們是大明的兵,也是建奴的敵人。
但是這不妨礙他對大明陰奉陽違,一直向它謊報軍功,索要各種好處,他們己處一種聽調不聽宣的地步。
他們跟建奴之間的敵對關係,也不妨礙他們把物資賣給建奴,換取好處,在這方面,他們更像一群商人,只要有好處,他們不在乎合作物件是誰。
只是他們做的比山西那幫人要低調了很多,而且都是偷偷摸摸的,而且更是首鼠兩端,他們貪婪建奴手中的銀子,又怕物資賣多了給對方,會給自己帶來壞處。
所以設下了十賣十不賣政策,當然這就是自欺欺人,這像窯姐一般,既然是下水了,就得做,還到你對客人左挑右挑?他們只是做的比較低調而已?
但是他們也都自認為,跟建奴之間是有血仇的,而且他們也看不起這來自於通古斯森林的養豬的土蠻子,扁擔掉地上不知是一字的人,居然堂而皇之,登堂入室,稱王稱霸,要他們向這些人投降賣命,也都丟不起這人。
他們也都明白,如果一旦跟朝廷鬧翻了,別的不說,朝廷就是把他們的軍餉,把他們的糧一斷,斷絕了他們回關內之路,估計就能把他們逼上絕路。
此後建奴乘機來攻,就不用狂猛打,都可以把他們逼得自我崩潰了。
既然是如此,就得想多一條後路了。
在大明的體制內,關寧鐵騎就是唯一一支正面硬抗建模的軍隊,當華夏軍出現在遼南以後,改變了這種情況,其實華夏軍的到來,對於他們來說,是有好處的,至少華夏軍一出手就拿下了遼南三衛,可是一舉的捅在了建奴的痛處,讓他們迫不得已,出動大軍來攻打遼南,所有的注意力和壓力,都集中在了遼南那裡,他們就輕鬆多了,日子也都滋潤多了。
要知道在以前,他們雖然是拿著豐厚的糧響,同時也都面對著建奴強大的壓力,建奴可是吃人不吐骨的餓狼,一個不留神,他們就吃不了兜著走。
用祖大壽和吳襄等人的話,他們其實也是拿的是賣命的錢,乾的是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活,這樣的活,也不見得好,還是人家朝中的大臣好,坐在朝中,居於長城之內,保護的安安全全,坐地分贓。
自從華夏軍出現在了遼南,建奴就跟他們廝殺了起來,雙方打到狗腦子都出來了,就令他們的日子滋潤了。
不過朝廷日子也好,看見建奴和華夏軍打了起來,寧錦防線安全了,馬上就停了他們的糧響。
這是他們認為最好的日子,如果以前還有毛文龍的江東軍那就不同了,江東軍乃是朝廷的軍隊,大家算是在一個槽裡面喝水的叫驢,朝廷的資源難免就會往東江或者是毛文龍他們那裡傾斜,分的錢未免就少了。
但是華夏軍不同,他們是大明的敵人,大明斷無可能把一分錢的糧響分給他們,所以敵人出現在這裡,其實是他們最好日子。
而且華夏軍也都牛逼,居然把建奴打得節節敗退,打的沒有脾氣。
其後華夏軍強勢的崛起,他們南下江淮,一下子席捲了整個南方,這也都令遼西將門這幫人,都羨慕不已了。
你看人家這場面,你看人家這聲勢,三年前他們還不如遼西將門,在三年,遼西將門也就是為他們提鞋的命了。
不過羨慕歸羨慕,祖大壽和吳襄等人,也都不敢造反,也都沒有能力造反,他們可是沒有劉家的那般的錢財和那樣的能耐,他們也都知道,在這裡北方沿海一帶,劉家擁有最為強大的水師,牛逼的很,想打誰就打誰。
遼西將門這幫人,就是土包子,在陸地上混,但是他們不免也要把生意或者是利益往海上延伸,但是這些都被華夏軍堵的死死的。
不過華夏軍對他們還是處於友善的做法,只要遼西將門的船隊出海,繳納了保護費,他們還是放行的,也都不會特意的為難於他們,雙方目前是處於合作的關係。
比如說遼西將門是遼西這一帶的大地主,有大批的農民為他們種田耕地,這也就意味著他們手上有大批的糧食,這些糧食如果賣給蒙古人和建奴,都能夠換到好多的錢。
但是他們卻是又不敢大舉的賣,只偷偷摸摸的賣,手上有很多糧食,一些糧食,最終還是被華夏軍收購了。
本來華夏軍要收購他們的糧食,也出不起那價,因為相對而言,人家只要賣給蒙古人和建奴,就能賣一個好價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