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4章別無他策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許建強手持聖旨,高聲宣讀:“奉天承運皇帝詔曰:查福親王朱常洵,神宗三子,就藩中州,神宗初封常洵福王,婚費至三十萬,營洛陽邸第至二十八萬,十倍常制。海內全盛,帝所遣稅使、礦使遍天下,月有進奉,明珠異寶文毳錦綺山積,所蒐括贏羨億萬計。至是多以資常洵,下詔賜莊田四萬頃。所司力爭,常洵亦奏辭,得減半。中州腴土不足,取山東、湖廣田益之。光宗、先帝也每多恩典,賞賜數以萬計,恩典之隆,國朝三十年,無人出其左右,然而福藩卻是貪心不足,心存怨懟,對光宗、先帝,每多怨恨,責罵之言,其心存不軌,狼子野心,昭然若揭,責令錦衣衛查明屬實,盡抄其所有財產,以充朱燮元部軍需以及賑濟百姓之用。欽此。”
朱燮元聽到了這樣一道聖旨,他的內心可是非常的震驚。
作為四朝之老臣,他對於萬曆朝的往事和過去幾十年朝政的恩恩怨怨,是非常的清楚,自然也瞭解福王朱常洵與皇族之間的恩怨是非,本來一切事塵埃落定,自福王在萬曆四十二年就藩,君臣名分早己蓋棺定論,但是皇帝突然間來了這麼一道聖旨,令他驚恐萬分。
許建強看見朱燮元愣著不敢接旨,他森然說道:“怎麼?不敢接旨?”
朱燮元道:“福王到底是真心心存冤懟,還是有人故意陷害?”
許建強說道:“這一切重要嗎?是福王無辜與否重要,還是大帥手下十萬將士的糧響重要?一家人哭好,還是一路人哭,數十萬百姓哭。”
聽到了對方這麼一說,朱燮元是沒有懷疑了,他馬上就意識到一點,匹夫無罪,懷壁其罪,這福王所犯之罪,就是懷璧之罪。
朱燮元留意到聖旨上面沒有內閣的附署,這隻能說是皇帝一個人的決定,不是聖旨,而是中旨,作為德高望重,手握兵權的老臣,就是封還聖旨,拒絕接旨,計計許建強也都沒有辦法。
但是朱燮元想想對方所說的話:一人哭好,還是一路人哭好?”
看見朱燮元默不作聲,許建強這便道:“朱公所部大軍,欠響欠糧,士兵士氣低落,皇上也都深以為慮,奈何這就是為朱公解決糧響問題的唯一之辦法,請朱公三思。”
朱燮元沉聲說道:“皇上不顧臉面,不顧宗室的顏面了嗎?”
許建強說道:“皇上當然要顏面,但是皇上同時更愛祖宗留下來的江山,現在整個江南都丟了,別人可以搖身一變,換個主子,繼續當官,皇上估計就沒法當了吧?”
許建強說出了這句話,可是令朱燮元十分的羞愧,他是一個直臣,講究的是君憂臣辱,君辱臣死,皇帝話都說到這份上了,也都是退無可退矣。
許建強看見對方默不作聲,他說道:“這件事是沒有經過內閣附署,不算聖旨,諸中諸公,道德君子也!豈會自損羽毛,能成與否,全看朱公你的心意,下官手下也就幾十號錦衣衛,也辦不成這大事,至於能從福藩那裡弄來多少的錢糧,這就得看朱公你的手段了。”
朱燮元想了許久,終究是說了一句:“可否留福王一條活路,也算是全了神宗體面。”
朱燮元萬曆進士,亦可算萬曆天子門生,萬曆在位時胡鬧,向為臣子所詬,成為神宗後,又有幾人敢詬言之?
許建強說道:“恩出於上,下官等只是查明福藩有罪無罪,至於放不放過,這是皇上的權利,不過以皇上的仁慈,這就是應該降秩一級,以示懲戒。”
朱燮元是難以下定決心,他說道:“爾等此舉,這是要做神宗、光宗、先帝於何地?”
朱燮元資格很老,萬曆年間進士,四朝元老,對於皇帝和朝廷也是十分的忠心。
許建強說道:“皇帝陛下更加關心大明的未來,更加關心能不能把皇位傳給太子,至於福王,身為天家子弟,皇室血脈,自然必須要在朝廷有難之時挺身而出,犧牲小我,完成大我。”
許建強話都說到這份上了,朱燮元還是難以下定決心,他說道:“這應該是你這奸賊,教唆皇上所為吧?”
許建強也不生氣,他說道:“難道朱公還有更好的辦法,你就眼睜睜看著手下的十萬軍隊餓死?河南這麼多的百姓餓死?河南局勢崩潰,華夏軍打了過來,最終便宜的是誰?山東德王府、魯王府,積累了這麼多驚人的財富,最終是便宜了朝廷,便宜了百姓,還是便宜了華夏賊?”
許建強說道:“說這份上了,朱公也都知道,大明現在是局勢大大的不妥,是咱們這些能臣挺身而出,力挽狂瀾之時,非常之時必須行非常之事,否則將坐等滅亡。”
朱燮元終於下定決心,說道:“好!本帥派兵協助你。”
許建強大喜,說道:“朝中清流,肯定會對我等口誅筆伐,萬般謾罵,但是歷史會還我等一個公道清白,某最為崇拜的,就是於少保那一句:粉身碎骨全不惜,要留清白在人間。”
於少保在大明文臣之中,神一般的存在,對方在說的時候,可是令朱燮元有些不爽,說道:“不要妄自跟先賢相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