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4章別無他策(第2/2頁)
章節報錯
許建強說道:“某雖是宦官,但身殘志堅,苦心孤旨,比起那些口中滿口仁義道德,只會袖手清談的文臣,勝出百倍。”
這一點朱燮元算是認可了,大明朝的官員現在就是擅長於清談,實際能力很差,這才是朝廷**和效率低下的關鍵。
沒有華夏賊的起兵,沒人會知道大明已經腐朽到了如此的地步,無能到了如此的地步,外表看起來非常強壯威風無比的大明,就像是一個滿身是傷,又老又殘的風燭殘年的老人,輕輕一推就倒了。
朱燮元就是明白了這一點,所以才深以為慮,才知道今日的大明,必須採取非常的措施,才可以令他連續下去,否則他們就是大明的亡國之臣。
許建強冒著風雪,日夜南下趕路,直抵南陽,就是為了為朱燮元的軍隊籌備軍餉,只是他籌備軍餉的方式有點特別,這就是出手宰了福王這一頭大肥豬。
放眼整個河南,最為富有的就是福王了,河南連續幾年大旱,百姓顆粒無收,許多地方百姓忍飢挨餓,嗷嗷待哺,樹皮和草根都被吃完了,這也是流寇戰亂最為嚴重的地區,當然它的災難對於福王一點影響都沒有,福王依舊是穩坐在他的福王府之中。
朱燮元的軍餉就是一個天大的難題,大明朝廷拿不出這麼多的軍響,國庫也都拿不出這麼多的軍響,要麼是看著這些兵餓死,要麼就是看他們譁變,所以許建強才會出此下策。
剛出此建議之時,崇禎皇帝是勃然大怒,認為他這是在挑撥皇族之間的關係,這是非常卑劣和下作的事情。
雖然福王朱常洵跟朱常樂之間的恩恩怨怨,天下人都知道,沒有人認為他們之間是兄弟和睦,但這是皇室內部的事情,如果他向這位叔父下手,只怕會被天下人恥笑。
所以崇禎皇帝就是在缺錢,他自己就是再窮再吃苦,也不會有這方面的想法。
許建強提出這樣的建議時,還令他非常生氣。
但是許建強當時就問他:“皇上是要保大明,還是要保福王?”
最終,崇禎皇帝在幾經考量之後,還是決定同意許建強的做法。
這件事就交由東廠操作,如果有什麼問題和黑鍋,就由他們來背,這也是他們之間約定的,許建強也都沒有怕,他是認為,他才是真正忠於大明的人,如果大明完了,他一條退路都沒有。
許建強身邊這幾十來號人,是辦不成這件事的,除非朱燮元出動大軍協助。
朱燮元也沒有任何的資格和理由動詞福王,除非是福王造反。
但是到了此時,有東廠的協助,有皇帝的旨意,這就不同了。
朱燮元就是再窮,他也不敢向親王下手,但是這是皇帝的命令,讓他這麼做,他奉旨便是。
所以他們兩個在商量以後,馬上就挑選出五千精兵,日夜的趕往洛陽,主要的就是為了拿下洛陽,兼辦此事。
朱燮元現在的身份,有些尷尬,以前他是西南五省的督師,負責統領五省的軍務,但是他現在被華夏軍打的落荒而逃,逃到了河南去,河南可是不歸他管。
不過這也沒有問題,他還掛著一個兵部尚書的頭銜,有了這頭銜,他就算去到哪裡,都是合理合法的。
而且現在河南的局勢,也都是非常的混亂,本來的乾旱和災害已經令地方困苦不憂,再加上流寇的作亂,更是雪上加霜,在劉家起兵以後,河南與山東相連,也都成為了戰區,地方官府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,也都出動了軍力,準備由河南方向,向山東發起進攻。
所以當朱燮元部抵達了這裡以後,朝廷乾脆就把河南所有的軍隊都交由他來掌管,由他統一統籌這些地方的軍隊。
朱燮元畢竟是著名計程車大夫,為大明皇朝出生入死幾十年,也都證明了自己的能力,只要他還為大明效勞,大明還是會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