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燮元部大軍正處於一個十分微妙的時刻,說是微妙,事實上可以是戰敗後的災難時刻,本來他們就已經打敗仗,深陷困境,在這時候他們的騎兵將領,馬祥麟又逃了,更令他們雪上加霜。

這時候皇帝派來了宣旨的使節,可是令整個軍營中的人都震驚不已,人心惶惶,魯拔群就覺大不妥。

所有人都知道,皇帝是不可能前來嘉獎他們的,這個時候就算對他們進行嘉獎,他們也都不敢領受。

估計他們在夷陵城下戰敗的訊息,應該傳了出去,皇帝聽了應該是非常的震怒。

這件事顯得有些戲劇化,這便是這便是朱燮元才打贏了仗沒多久,就再次的大敗,雖然打敗仗的是張有為,但是作為統帥的朱燮元,他是難辭其咎,現在張有為他殉國後,以朝廷一貫的作風,這是不可能追究一個以身殉國計程車大夫。

而且張有為他死的是極其的慘烈,他雖然比較坑爹的,被敵人生擒,但是卻沒有被敵人招降,而是被敵人以酷刑處死。

雖然張有為他是被華夏軍擒獲以後,直接就下令處死,根本就沒有對他進行招降。

但是朝廷的官員都相信,華夏軍是對他進行招降,威逼利誘,嚴刑拷打,在他不為所動以後,才斷然的把他五馬分屍,這樣的人,怎麼說都是一個忠臣,必須作為典型來宣傳,背黑鍋的只有一個人了,這便是朱燮元。

然而當今大明局勢,誰敢讓手握重兵,名震天下的朱燮元造反。

特別是士兵們看見許建強擺的架子極大,身邊的護衛,都是清一色穿著飛魚服,配著繡春刀的錦衣衛,這種氣派,非常高大上,而且看他們氣勢洶洶的樣子,正所謂來者不善,善者不來。

許建強派人通知朱燮元,馬上前去接旨。

朱燮元想不到,此時有聖旨前來,他愣了一下以後,還是決定前去接旨。

朱燮元在中軍大帳之前擺下了香案,率領部下全體的將官,恭恭敬敬跪在地上,迎接聖旨。

負責宣讀聖旨的乃是許建強。

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,這一份聖旨肯定是懲罰朱燮元的,飭責於他的。

結果他們也都沒有猜錯,皇帝確實在聖旨裡面批評了朱燮元幾句,並且把他所有的官職和銜頭都削去,只是又讓他暫時的兼任和控制著這一支軍隊,說白了就是高高舉起,輕輕放下。

面對著皇帝的這種手段,朱燮元他也都不免是感嘆:“皇恩浩蕩,臣惟有以此相報了。”

朱燮元知道自己所做的這些事情,完全的就越過了朝廷底線,如果皇帝一個不高興,狠狠的懲罰,這也是情理之中,但是皇帝沒有懲罰,還是繼續的保證予信任。

在朱燮元接下了聖旨以後,許建強說道:“皇上對朱公的信任,這是無以加復。”

朱燮元也不廢話,說道:“皇恩浩蕩,臣鞠躬盡瘁,死而後矣,只是敗軍之將不言勇,無以回報皇恩萬一,實在是慚愧之至。”

許建強說道:“皇帝陛下說了,勝敗乃是兵家常事,朱公對朝廷的的忠誠,才是最為高貴的品質。”

聽到了這話,朱燮元又慚愧又感激,他往北京的方向拱了拱手,不再言語,朱燮元是一個直臣,對這些宦官一向就沒有什麼好感,雙方可以是無話可說,他的態度也都很明顯,你是來宣旨的,宣完旨以後就滾蛋吧?難不成還想在這向叫花子打秋風?

誰知道許建強還真有這種想法,他說道:“朱公,下官遠道而來,連個飯都不管?”

從京城而來宣旨的使節,他們都把這當做是一項優差,來到了地方宣旨,肯定要給他們送禮,好吃好住的。

朱燮元也見慣了這些宣旨使節和太監的嘴臉,最不爽的就是這樣的人,他老朱可不是隨便讓人敲詐勒索拿捏的人。

朱燮元這便說道:“爾等要吃飯是不是?沒問題!來人!上朱公宴。”

朱公宴在天下所有的菜系菜譜裡面都沒有,但是在河南南陽本地,可是大大的有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