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夏帝國現在號稱為帝國,事實上它只相當於一個小朝廷,他實際控制的面積,還不如當年的南宋小朝廷。

至少南宋小朝廷是控制了整個南方,而他在南方卻有四個行省之地,不歸他管,不服王化,而他們所謂的核心地帶湖廣行省,他們實際控制的,也就是洞庭湖以北地區像,洞庭湖以南地區還沒有進軍。

這是因為湖廣第一重鎮武昌府城,直到現在,還在明軍的掌握之中,雖然他們被華夏軍團團包圍,劉忠勇率領著幾萬大軍,日夜不停地攻打,佔盡的優勢,但是想攻入這一座府城,確實有點困難。

或許是襄王的死,極大的刺激了就藩在武昌的楚王,楚王沒有學他的那些堂兄弟,敵人兵臨城下的時候,都一毛不拔。

而是在這緊要關頭,他開啟了王府所有的寶庫,由湖廣巡撫何騰蛟搬,府庫裡面有多少,就任由他們搬多少,這樣的舉動,極大的刺激了滿城的軍民和士紳,他們上下一心,共同抵抗著華夏軍的攻擊。

至於劉忠勇等認為,可以勸降何騰蛟等人,想多了,在死亡的威脅之下,他們都不為所動。

華夏軍在城外部署了數十門大炮,在長江之上也部署了眾多的紅衣大炮,日夜不停的轟擊武昌城,把城牆炸的是坑坑窪窪,但明軍依舊還在抵抗。

事實上到了現在這一步,明軍已經不可能大舉的救援湖廣了,失陷只是遲早,但是城中的軍民,就是在信念的支援之下,繼續的對抗華夏軍大軍,輪番不斷的攻擊。

這其實就是劉遠橋父子一直所擔心的,那就是大明地大物博,地傑人靈,很難以保證,一不留神,就會從一個角落裡面冒出一個猛人來。

大明的軍隊,其相當的奇怪,大明士兵的待遇一向就是差,地位就是更低,但是如果他們遇到一個合適的統帥,在帶領他們打仗,卻可以併發出巨大的能量。

明軍就有點像是獅子和綿羊之間的動物,如果一頭獅子帶著他們去打的時候,他們就是一群獅子,如果綿羊帶著他們去打的時候,他們就是一群綿羊。

劉布父子就擔心,大明這麼大個林子,隨時冒出一兩個獅子來,那樣就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麻煩,難以忍受的代價。

所以他們對武昌府進行了多次的招降,但是因為城中軍民上下一心,抵抗華夏軍之心激烈,因此他們一直沒有在湖廣取得決定性的勝利。

既然他們不能拿下武昌府,自然就不能順江而下,去攻打南部地區,也就是後世的湖南。

如果按實際控制範圍的話,大明實際控制和效忠於大明的地盤,遠遠大於華夏軍,他們只是新生的勢力,崛起的非常快,而且擁有強大的軍事武力而已。

他們這樣子,也都會讓別人認為,只是一時的勢力強大,如果讓大明緩過勁來,騰出手來,就把他給滅了,要知道早在前兩年,光是縱橫天下的流寇,他們就多達百萬之眾,最終還不是輕易的就被朝廷大軍所擊潰了。

而華夏軍沒有百萬之眾。

只是劉家跟流寇有許多的不同,流寇只是一股飢餓的飯都吃不飽的農民,而劉家則是一群胸懷野心,雄心勃勃的造反派,他們本身就擁有了很強的實力,很強的底蘊,他們跟流寇最大的不同,就是在於流寇是流動作戰,而他們佔領了一個地方,基本上就能夠紮根下來。

也就是因為眼前形勢的嚴峻,劉布他才會小心謹慎,並沒有被眼前這一點小勝利而飄,眼前雖然風光,站得很高,但是如果一摔的話,只怕會很慘,像他們現在這樣子,一旦摔的話,估計就會一蹶不振了。

不過困難是雙方的,是所有的人都有的,劉布在自己的風光中,看到了自己處處的缺點,處處的困難,認為大明的日子要比他好。

事實上大明的日子,同樣的不好過,比如說前一陣子還風光無限,號稱天南戰神的朱燮元。

朱燮元在夷陵之戰前,已經擁有很高的聲譽,在西南一帶有著所向無敵的稱號。

鬧了十幾年的奢安之亂,被他將**定了,可不要小看了奢崇明和安邦彥等人,他們可是紮根在西南這片土地上,將近上千年的土司勢力,那時候那時候中原還是在三國時代。

西南所流傳的,沒有千年的王朝,只有千年的土司,指的就是安邦彥所在的水西安氏家族。

而奢崇明的妹妹,又是安氏家族的主母,當代安氏家族的族長安位,就是奢崇明的外甥,他們之間關係極其的密切,一榮俱榮,一損俱損,發一牽動全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