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傢伙對大明這般的信任,就是因為大明世代相傳,傳了兩百多年,現在還在傳,如果華夏軍後繼無人,也都是令他們十分擔心的,華夏軍第三代掌門人的出現,這可是給華夏軍全體將士,民間百姓一個訊號,那就是華夏軍在未來的六十年之內,不用擔心他繼承人的問題,這就給所有的軍民以巨大的振奮。

訊息傳了出來,華夏帝國舉國歡騰,監國王劉遠橋,把他的嫡長孫叫做劉易長,而且還下令犒賞三軍,大赦天下。

華夏軍正處關鍵時候,他們現在還叫華夏軍,就已經說明他們的問題,劉遠橋他們在全力以赴的籌備建國。

他們也是學以前朱元璋的路子,先做吳王,然後再做大明的皇帝,現在他的監國王已經當了有一段時日了,也是時候該籌備建國的問題了。

此時此刻,他們還不建國,還不以皇帝自居,這就會給追隨他們打天下的將士以錯誤的訊號,大家會認為他勇氣不足,不敢稱帝,他不敢稱帝,大家憑什麼跟你造反,憑什麼去跟大明爭?

這差不多也叫做眾望所歸了,所以華夏軍很大一部分的高官,就在劉遠橋的帶領之下,迅速的加快了建國的步伐。

四川的拿下,對他們來說就是天大的祥瑞,嫡長孫的出生,那就是更好的刺激性訊息,令所有的人對於華夏軍都充滿了信心,他們認為華夏軍能有今天,全因天命所歸。

而四川的被佔領,讓華夏軍的實力大大的增長,變得一發不可收拾,如果在以前,雖然說叫南北對峙,但是大明還是可以透過四川,把他們的政令由北方傳到了雲貴川廣等地,還是可以遙控這些地方。

但是隨著湖廣被他們的佔領,四川他們被他們佔領,他們開始隔絕了大明與南方的兩廣川貴等地聯絡,這些地方就變成了所謂的飛地。

這些地方的百姓軍民,沒有辦法把他們的糧響和賦稅上交給朝廷,都沒有辦法沐浴皇恩,聽從朝廷的指示,誰都可以這麼說,從那一刻起,他們差不多就成為沒爹沒孃的孩子。

可以說桃子熟了,華夏軍可以去摘了,可恨的就是華夏軍目前沒有足夠的實力和兵力去摘這些桃子了。

這可是四個行省,兵家的重地,他們不可能只派出一兩萬人去,就能把這些地方掃平,最少也得出動十萬大軍才可以。

當年的太祖皇帝,為了征服雲南,是派出了大將傅友德,率領三十萬大軍前去討伐,而且還只是攻打雲南一個地方,如果要拿上幾個行省之地,估計需要的兵力就更多。

大明雖然已經失去了對這些地方的控制,並不代表這些地方就徹底的成為了無主之地,沒有抵抗他們的勢力了。

這也跟其他地方一樣,朝廷勢力的衰退,出現的權力真空,轉眼就被地方的豪強所佔領。

比如說許多人就發現,地方的豪強,以前他們一直是被朝廷所壓制,不敢亂來,現在朝廷都被他們隔絕了,劉家透過造反起家,成功的建立了自己的王國,既然劉家可以造反建立自己的王國,他們這些地方勢力,憑什麼自己就不可以幹?

有這種想法的地方勢力,可是非常的多,這也不能怪別人,主要就是因為劉家造反,這造反還成功了,這開創了一個非常不好的例子,帶了一個非常不好的頭。

其他的人都相信一點,王侯將相,寧有種乎?姓劉的一個打漁之後,都可以造反當皇帝,一個七品的小吏他都可以造反當皇帝,我們這些出身更好的憑啥就不行?

而且現在是大明失去其鹿,天下共逐,天下有志的英雄豪傑,都應該振衣揮戈而起,追求自己的榮華富貴,而不是向劉家臣服,當劉家的狗。

在這種想法之下,西南四省蠢蠢欲動的英雄豪傑和地方豪強不知道有多少。

如果華夏軍能夠短期之內平定這些地方,剷除這些地方勢力,就可以最大地限度的保證地方的元氣,如果他們沒有能力短期內平定這些地方,而是讓這個地方的勢力做大,以後要征服這一片地方,就變得難,而且還會面臨一個更慘的局面,這就是被大明南北夾擊。

目前在南方,沒有一股勢力可以跟華夏軍抗衡,指的是朝廷的勢力,如果這些地方勢力算起來的話,這就不好說了,所以劉布他一直都在為這些問題煩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