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最要命的地方,就體現在他們沒有足夠的兵源進行補充,這一點令秦良玉和馬祥麟憂心忡忡。

石柱宣慰司為大明轉戰天下,力戰而亡,傳了五百年的宣慰司還能傳下去嗎?

但是在他們的心裡,還是相對的簡單,他們是大明的臣子,吃的是大明的俸祿,就得為大明效力。

所以母子倆接到了大帥的命令以後,沒有什麼猶豫,馬上就命令馬祥麟作為先鋒官,直撲襄陽。

馬祥麟所率領的騎兵隊,也是朱燮元手下少有的騎兵隊,大明因為喪失了主要的養馬地,騎兵就變成比較嬌貴的兵種,幾乎所有的騎兵都是主帥的親兵或者是家丁。

朱燮元的大軍是以步兵為主,他的馬匹和戰馬非常的少,所以他的騎兵規模並不大,只有兩千多人,這兩千多人的騎兵就是他的機動部隊,以滇馬為主。

滇馬的特點,就是比較的矮小,但是耐力很好,擅長跑山路,在雲貴山地裡面山地作戰的時候,可是發揮了很好的作用,但是如果在平原之上,正面的跟蒙古馬來較勁,卻不是蒙古馬的對手了。

但是他們這也是矮個子中選高的,騎馬的總比步兵兩條腿跑得快,騎兵以最快速度的撲向襄陽,運氣好的話,華夏軍根本就來不及防禦,就被他們攻破,這就是最好的方法。

馬祥麟也明白一點,他們的大軍翻山越嶺,一路走小道,突然間出現在了夷陵城下,給叛軍以巨大的打擊。

夷陵的一戰,意味著他們可以守得住四川,保住家鄉不受戰火的洗禮,接著就是要兵出四川,保衛湖廣了,作為一個合格軍人,就必須為皇帝平定天下之亂,四海歸一,刀槍入庫,放馬南山。

保衛湖廣,最為關鍵的就是拿下襄陽,馬祥麟也知道責任重大,所以命令部下騎兵馬上出發。

他們在步兵剛結束戰鬥以後,就開始集結,當步兵開始砍戰俘的人頭的時候,他們就開始出發,他們吃東西的時候,都是在馬上吃的。

真正真正的做到了馬不停蹄,快速出兵。

他們沿著官道,快速前進,一路上有許多逃難的百姓,這些百姓都被他們趕出一邊,然後沿著官道前進,一路上都沒有遇到華夏軍的探子和士兵。

明軍他們也派出了不少的探子和夜不收進行偵查情報,也是收集到了一些有用的情報,他們也都知道華夏軍是佔領了襄陽,但是他們的人手並不多,應該只是兩三千人。

兩三千人要控制襄陽,是非常難的,城中可是擁有非常多的權貴,還有藩王,如果在攻城的時候,他們裡應外合,這一座城市簡直就是千瘡百孔,搖搖欲墜,隨時都可以攻破。

馬祥麟就是因為有這種想法,所以他才會以最快的速度趕赴襄陽,他知道時間越快越好,他越快抵達這裡,華夏軍對襄陽城的控制力就越弱,兵力就越少,要守住這座城市就越難。

馬祥麟也是西南軍中有名的智勇雙全的人物,每次上陣殺敵,他都是身先士卒,每次當他騎著白馬,衝鋒陷陣,殺向敵人的時候,士兵們都會士氣大振,跟著他一起去殺向敵人,大砍大殺,最終擊敗了敵人。

這便叫做將為三軍之膽,將領的沒有貪生怕死,當兵的自然就會誓死追隨。

沒有一個士兵願意為貪生怕死的將領賣命,他們只願意為他們的兄弟賣命。

馬祥麟就是讓每一個士兵都認為大家是兄弟的人。

所以他們這一群人,馬不停蹄,快速的趕往襄陽,他們理想的計劃,就是在對方沒有任何防守和防禦的時候,對城市進行一次猛烈的攻擊。

誰知當他們日夜不停,快速的趕到了襄陽城以西三十里坡的時候,居然遇到了華夏軍的騎兵。

這並不是偶遇,對方在這裡等他們的,三十里坡附近這一帶,所有的地方平整。

事實上襄陽以西大多數地方都是三十里坡這般平整的地方,一望過去,幾十裡都是無邊無際,十分適合大軍出動,你想要在這樣的地方埋伏和偷襲別人,也都不容易。

就是因為這地方平整和大,不容易被別人偷襲,馬祥麟才敢命令他的騎兵全力以赴的向前衝。

如果能夠做到出其不意的衝進了襄陽城中,就可以跟對方大幹一仗。

誰知道對方早有準備,並且在這裡派出了騎兵,等著他們來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