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0章初次交手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雙方在平原上不期而遇。
馬祥麟沒有絲毫的畏懼,馬上就命令他的部隊,放緩了馬速。
馬速放緩以後,騎兵們就開始在馬背上進食,一方面自己吃,一方面往馬的嘴裡面餵食。
騎兵在任何一個國家裡面和部隊裡面都是精銳的部隊,甚至只有親兵才有騎馬的待遇,所以能夠當騎兵的,基本上都是老兵和騎射雙絕的人物,戰鬥經驗非常豐富。
別看馬祥麟只是率領兩千名騎兵殺來,事實上他的成色,並不比普通一萬名士兵差,甚至更強。
這些騎兵臨陣經驗非常豐富。
不像那些楞頭青們,看見敵人了,就咋咋呼呼的衝了上去,他們放緩馬速,讓戰馬積蓄體力,也給自己補充體力,吃幾口乾糧或水,這或許是最後一次進食了。
這才是精銳老兵穩重的作派。
雙方都在進食和準備發起衝鋒,不過還是華夏軍稍微精銳一些,他們率先完成了這些動作,角號吹響,蹄聲如雷般響起,千名騎兵悍然出動,有如山洪暴發一般,氣勢驚人。
毫無疑問,華夏軍中的騎兵也是他們精銳中的精銳,而且他們比起一般明軍騎兵還要強,就是因為他們的騎兵是以僱傭兵為主,大多數是從邊塞一帶招募,招流浪各地的蒙古人和塞外人士,這些人自少從馬背上長大,最擅長的就是騎馬,可以說是天生的騎兵和獵手。
自古就是南船北馬,北方人跟南方人玩船,無論如何也是玩不過的,但如果說到騎馬方面,那就是差遠了。
華夏軍的騎兵指揮官,布日固德經常是這般的形容明軍的騎兵,他們只是會騎馬的兵而已。
布日固德的騎兵,深得蒙古鐵騎的精髓,其精髓就是這些士兵擅長長途奔襲,也都能夠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堅持作戰,其他國家的騎兵,就算是再牛逼,也做不到在馬背之上吃飯睡覺,而他們卻是做得到這一點,至於說那些馬背上的各種馬術動作,還有左右開弓等等,這都是基本的。
華夏軍這麼能打,這也與他們組建了一支上萬人的鐵騎有關。
要知道當年遼東總兵李成梁,就是憑著人數一萬的遼東鐵騎,就壓得關外各族四十年抬不起頭來。
當這支縱橫東北的鐵騎解散以後,東北的局勢就開始失控了,當大明意識到危險的時候,關外的鐵騎已經破關而入,洗劫關內了。
劉家軍有錢有勢力,所以他們毫不猶豫的組建了一支龐大的騎兵隊伍,而且他們透過他們的商業網路,可以源源不斷的從關外獲得優質的戰馬,特別是在佔領遼南以後,他們擁有自己的養馬地,可以大量的繁殖戰馬,使得他們的騎兵部隊進一步的擴大。
華夏軍的騎兵,號稱有萬人,其實這只是一個大致的估計,真正的人員,已經不止這個數了,除了華夏軍的軍部,沒有人詳細的知道華夏軍騎兵到底有多少人。
如果考慮輔兵和僕從兵這一因素的話,甚至就連華夏軍統帥劉布,他都不知道,他們到底有多少騎兵(詳細數字)。
但是華夏軍騎兵,整體素質極高,這是不爭的事實。
雙方狹路相逢,馬祥麟不敢吊以任何的輕心,馬上命令他的部下,全力以赴,準備迎戰。
華夏軍騎兵,保持了全勝的記錄,光是他們身上的這一身鐵甲具裝,就已經優勝於明軍,看著他們的高頭大馬,還有那一身鐵甲,馬祥麟就壓力山大,他對部下們說:“兄弟們,今天將是艱苦的一戰。”
馬祥麟用兵穩定,他並沒有因夷陵一戰,滅掉了華夏軍六大主力之一的青州師而膨脹,他知道他們能夠滅掉青州師,這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,如果在正常情況下,他們想滅掉這一支部隊,估計會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,甚至不可能。
從事後繳獲了對方的武器裝備來看,對方的武器裝備非常的精良,所有計程車兵都是十八歲至四十歲之間,不像明軍,良莠不齊,老弱病殘多不勝數,這就是說明,對方保持著極其強悍的實力和勢頭。
正是因為如此,馬祥麟看見對方嚴陣以待,他才不敢掉以輕心,看見對方全力以赴的衝擊過來,他也知道,不能退卻,如果一旦退讓,讓對方趁勢衝殺而來,他們就沒有後路可言。
兩支騎兵狹路相逢,毫不猶豫直接的就向對方衝殺而去,準備將對方一舉的衝亂衝散。
誰知道華夏軍的騎兵,衝進一百五十步的時候,突然來一個拐彎,往左邊衝了過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