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9章朝中應對(第2/2頁)
章節報錯
要知道在大明,你想封爵就是非常的困難,除了在當年的開國、靖難的時候封了一批公爵、候爵、伯爵之外,後面兩百多年,能成功封爵,也只有十個人有能力封爵,都是透過戰功封伯爵,現在他們形勢到了極其危險的時候,發現鄭芝龍手上擁有大軍,所以他們願意在對方沒有出兵打仗的情況之下,就馬上的給他封了一個伯爵,讓他吃下定心丸,安心去打劉家,打贏以後再封他一個侯爵的職位。
在大明靖難之役之後的二百多年,還沒有一個人可以透過軍功封侯爵的,雖然期間也都封過幾個爵位,但是都是勳貴,憑皇帝國戚或權貴身份,但是他們現在為了引誘鄭芝龍出兵,那是想盡一切辦法,用盡了一切的措施,只要對方願意出兵,只怕連一個國公和郡王都可以封了,因為他們已經快到山窮水盡,走投無路的時候了。
所以朝廷在極短極短的時間之內,就透過了廷議和聖旨,封了鄭芝龍新的官職,讓他去江南督師熊文燦帳下聽令,滅掉劉家,事成之後,不惜裂土封侯,相信開出了這樣的條件,鄭芝龍他再不願意的話,估計就是想造反了,如果鄭家也造反,形勢就更加的緊張,更加的悲劇了。
做了這些事以後,朝廷能做的只是籌措糧草,準備兵力,等待春暖花開,天氣回暖,道路解封以後,再次發動大戰。
但是目前他們真正能做的就不多了,只怕得眼睜睜看著劉家攻佔江南。
他們現在對於江南的控制,也都大大的減弱,也都沒有辦法從江南直召起一支足以對抗劉家軍的大軍,唯一能期望的,就是鄭芝龍這一支部隊能夠聽從朝廷的號召,抵抗劉軍的叛亂,如果鄭家不願意出動,那他們就沒有辦法了,不知道如何是好了。
而且現在朝廷的格局也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,如果是有細心人就會注意到這一點,朝廷發生了這麼重大的事情,這麼嚴重的危機,作為朝中的群臣之首的首輔溫體仁,皇帝居然從頭到尾都沒有問他的意見,也都沒有正視過他的一眼。
首輔畢竟是朝中的大臣領袖,是輔助皇帝處理朝政的,皇帝居然如此公開地無視他,就發出了一個訊號,就是他對於溫體仁的不滿,算是達到了頂點了。
崇禎皇帝他可是一個非常急躁的人,他也都是大明歷史上換首輔和閣臣換得最多最快的一個,稍有不如意,就換人。
不知道他是從哪裡學來的用人之道,不能上的就讓能上的人去做,這樣的想法,是沒有毛病的,但是卻是在某一方面出現了問題。
當然皇帝這樣子的態度,首當其衝的就是溫體仁,他可是非常的害怕,他能做到今天這首輔的位置,很多時候還是得皇帝的賞識,如果皇帝不願意用他,他還是得走人。
現在大明的文官勢力十分的龐大,號稱是士大夫與皇權共治天下,但是這仕大夫指的是整個讀書人體系,而不是某一個人,皇帝他是拿整個讀書人體系是沒有辦法,沒得選,但是他可以選用對的那一個人,也就是說,他看哪個人不順眼,他還是可以換的,還是可以趕走的,但是他還是得用這些讀書的人來為他服務而已。
發生瞭如此重大的事情,皇帝對溫體仁這一位首輔的不滿,也達到了頂點,他當了七年的首輔,國勢一天比一天,令皇帝非常的失望,聯想到他非常不好的人緣,皇帝就有意換人了。
以前他一直就認為溫體仁跟朝中六部大臣尿不到一個壺裡,經常就被六科給事中和言路彈劾,說他這樣不好,那樣不好。
當時的皇帝還在暗喜,至少這樣一個首輔他是沒有結黨營私,沒有與朝中的大臣尿到一個壺裡。
現在是不是有這一種解讀方法,那就是他是一個真正的奸臣,真正的混賬,好像大明歷史上的嚴蒿、還有萬通這等人,也不是同樣的貨色?
所以皇帝也都毫不掩飾他的想法,那就是準備換人,不用這位首輔了,他根本就幫不了朝廷,也都幫不了皇帝。
崇禎已經暗中物色人選了,本來是準備讓他先進內閣,坐穩了再說,但是現在形勢危急,容不了他如此的慢搞了,他必須馬上換人,換一個得力的人來力挽狂瀾。
皇帝的這一種態度,可是令溫體仁非常的的害怕,如履薄冰,他在當首輔之時,高高在上,可是得罪了不少的人,別人因為他是首輔,也都拿它沒有辦法,但是現在可就不同了,他已經不當首輔了,當這些人有冤報冤,有仇報仇的時候,他該如何是好?否想到此處,溫體仁他是失魂落魄,走路都是踉踉蹌蹌的,有如行屍走肉一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