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鮮義兵以志願的身份加入明軍,其實是最好的選擇,對林慶業等人影響最小。但從他們的角度,還是希望能保持對朝鮮義兵的控制權。

《最初進化》

郭大靖可以與林慶業等人進行商討,在他看來,一個折衷的方案是沒有問題的。

朝鮮方面現在有兩個要地需要防禦,一是正對建州的滿浦,二是有鎮江作為緩衝的新義州。

林慶業把這幾年訓練的精兵,大部都派往滿浦駐防,並開始繼續擴充、構築工事、加固城池。

新義州這邊,則只留少量人馬防守。只要特戰營還在鎮江、寬甸活動,建虜就不太可能冒著後路被斷的風險,前來攻打。

東江軍有求於朝鮮,朝鮮也要倚仗東江軍來抵禦建虜,雙方合者兩利,是共贏的關係。

自從遵化大戰之後,朝鮮王室的態度也在逐漸改變。雖然還不敢公開與建虜翻臉,但對沉器遠等親明派的舉動卻採取了睜一眼閉一眼的默許和縱容。

在國與國之間,沒有真正的朋友,只有永遠的利益。趨害避害,是自然和本能的選擇。

郭大靖能做的,就是繼續打擊建虜,使建虜的頹勢更加明顯。這樣的話,不用拉攏說服,朝鮮方面的態度就會愈加明顯地改變。

現在,他所提出的條件也不過分,林慶業等人應該沒有拒絕的理由。何況,這也不是無條件的支援,郭大靖也會給他們相當價值的交換。

對於提升朝鮮軍隊的戰力,主要是親明派掌握的軍隊,郭大靖是樂見其成,並給予了大量支援的。

朝鮮對大明沒有什麼威脅,對東江軍倒是能夠提供幫助。如果朝鮮有一支數萬人的強軍,突然加入戰爭的話,還可能給措手不及的建虜以沉重的打擊。

………………

郭大靖暫留遼東重新佈署,最新的情報資訊,幾乎是同時傳到了毛文龍和多爾袞的手中。

對於海州衛城的羊攻已經起到了應有的作用,毛文龍收到大捷的情報,立刻佈置水陸大軍撤退。

撤退是撤退,但在塔山鋪、耀州驛、梁房口關已經建立起堅固的防禦體系,把遼南的防線再次北推了數十里。

如果再次進攻海州衛城的話,從新防線出發,只需一天的時間,可以說是近在遲尺,能繼續保持對海州衛的壓力。

何況,還有水師,只要不是在冰封之時,能夠更快地突進海城河,對建虜也更有威脅。

同時,毛文龍也收到了郭大靖的親筆信。不僅知道他要在遼東滯留一段時間,重新調整佈署,還有上奏朝廷的事情。

“終於要向遼鎮下手啦!”毛文龍心中有振奮,也有感慨,曾幾何時,東江鎮被百般壓制,與遼鎮相比,簡直就是後孃養的。

他把書信的內容簡單講述給孔有德等主要將領,特別對水師統領張燾交代道:“第一步是吞併覺華水師,這是你的工作,馬上就要開始準備。”

張燾躬身道:“大帥放心,覺華水師只能充當運輸力量,並不具備作戰的能力。末將只派出十數艘大艦,就足以懾服他們。”

對東江水師的投入,郭大靖一直沒有中斷。

除了紅夷大炮的裝備,還購買了西夷的艦船,並開始彷制夾板船。在武力上,東江水師稱霸黃、渤海,是沒有問題的。

而掌握覺華水師,就意味著寧遠的遼鎮完全失去了從外採購或向外賣出的的渠道。如果不是從陸路通虜,那就是完全封閉了。

而想通虜,遼鎮是固定的糧餉,並沒有多餘的物資。也就意味著,遼鎮沒有了通虜賣國的條件。

先有遵化大捷,後有摧毀赫圖阿拉,建虜頹勢難挽,遼鎮除非腦袋進水,否則不會有投降建虜的心思。

也就是說,郭大靖選擇在此時下手,迫使遼鎮屈服的把握更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