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朝廷只要從糧餉上壓迫遼鎮,他們就幾乎沒有反抗之力。”毛文龍緩緩說道:“朝廷或許不想看到遼東是東江鎮一家獨大,但形勢使然,要想更快地平遼滅虜,也沒有別的辦法。”

現在就看崇禎是更看重平遼,還是更加防範東江鎮成為遼鎮那樣的軍閥。

如果說兩家平衡是最好的策略,那就很矛盾,至少現在崇禎對遼鎮的態度就說不過去。

所以,毛文龍認同郭大靖的判斷,也贊成逐漸吞併遼鎮的計劃。

大明現在不僅有建虜這個大敵,西南還有奢安之亂未平定,西北的民亂又逞蔓延擴大之勢,崇禎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玩什麼平衡之術。

錢財,應該是崇禎現在唯一最需要的東西。而佔大頭的遼東軍費,最令他感到頭痛。

袁崇煥吹牛五年平遼,崇禎願意相信,主要原因也在於他急於節省下這足以令大明財政破產的餉糧。

“大帥。”尚可喜拱手道:“既是如此,咱們東江鎮不如向朝廷作個保證,以五年,或更短的時間為限,平定遼東。”

信心不斷增加,才敢說出這個話來。

儘管在內部有過研究和探討,認為在不發生意外的情況下,三五年的時間完全能夠平定遼東,但從來都是謹慎,不宣之於外的。

對於急於求成的崇禎,三五年平遼肯定是極有誘惑力的。有這個條件,或許對吞併遼鎮,能起到很大的作用。

毛文龍澹澹一笑,說道:“經歷過袁崇煥大言欺君,我們再故伎重施,恐怕適得其反。讓朝廷知道東江鎮大概的平遼時間可以,但正式的保證最好不要有。”

有監軍太監方正化在,毛文龍或郭大靖可以稍微透露,透過他讓崇禎知道。但正式的保證還是算了,容易讓崇禎想起自己犯下的愚蠢錯誤。

“遼鎮的人馬要分批吞併,要想更有戰鬥力,就只能是打散安置。”毛文龍掃視著眾將,沉聲道:“既是歸入東江鎮,又都是遼人,本帥不希望看到歧視和打壓。”

劉興治趕忙拱手道:“大帥放心。既加入東江軍,自然是袍澤戰友,豈會有歧視和打壓?”

打散安置的話,士兵自然沒有問題,誰給糧餉就聽誰的。

可那些遼鎮的軍官,顯然是不會直接安插在東江軍之中。至少在考察和學習之前,不會讓他們再有實權。

這也好辦,手中無兵,還不是任由毛文龍和郭大靖捏圓捏扁。就是光拿俸祿地養起來,也不是不行。

毛文龍只是隨口一說,提醒一聲,心裡卻是根本看不起遼鎮的將領。如何安排,他要等郭大靖回來後,再仔細商量決定。

“遼鎮的事情就說到這。”毛文龍岔開了話題,說道:“建虜吃了大虧,不排除其在冬季要發動報復的可能。各協要繼續保持訓練的強度,作好迎戰的準備。”

“末將遵命。”眾將躬身施禮。

軍議結束,屋內只剩下了毛文龍。他拿著郭大靖的書信又細讀了一遍,思慮半晌,才拿起紙筆,開始寫奏疏。

朝廷的支援,對於加快平遼的程序,是非常重要的。

軍餉還是小事,象戰馬、硝磺、鐵料等戰略物資的供給,卻節省了東江鎮很大的資金。

節省下的資金,可以招募更多的工匠,擴充更多的人馬。東江鎮實力的增長,今年能夠明顯看出呈現著加速的狀態。

如果能吞併遼鎮,哪怕只是第一批的萬八千人,甚至只是萬八千的戰馬,對於東江鎮來說,都意味著實力的驟然提升。

同時,這對東江鎮,對毛文龍和郭大靖,都具有另外的重大意義。那就是,遼東將是東江鎮一家獨大。

特別是毛文龍,他更希望關外只有東江軍,不會再有其他的軍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