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批一萬人的話,郭大靖準備先不完全打散,先是全軍進行針對性的訓練,比如火槍射擊、挖掘工事等等。

第二批的人馬奉調而來後,卻要將這兩批全部打散,分配到五個步兵協裡,待訓練融合完畢後,再從各協抽調兩千,組建第六協。

這樣一來,遼鎮就完全而徹底地融入了東江鎮,第六協可由原遼鎮的將領統率,但第六協計程車兵卻已經完全抹去了遼鎮痕跡。

至於遼鎮的將領,先以觀摩學習的名義,分派到各協。過得數月後,不管是東江軍的,還是原來遼鎮的,中下級軍官再進行一次打亂重安排。

儘管這樣做要花費的時間比較長,卻是最為徹底的辦法。

否則,既要提防山頭主義,又不敢放心使用遼鎮人馬,還不如放棄,全憑自己的力量完成平遼。

使用的武器裝備不同,戰術打法不同,最重要的還是作戰意志和心理素質的差異,也只能用以老帶新的方式,才能最快地加以改變。

“這幫傢伙,不用可惜,想用又不放心,真是令人頭痛,真特麼的麻煩。”郭大靖輕撫額頭,發出了無奈的感慨。

遼鎮的普通士兵還不算太麻煩,待遇比以前好,再經過訓練,以及袍澤的帶動和薰陶,和招募新兵差不多的效果。

軍官卻是最不好處置的,特別是第一批,肯定不會想到會被打散編制,還要重新曆練學習。

“興許應該借毛帥的尚方寶劍用一用。”郭大靖眼中閃過一絲狠厲。

………………

聖旨到達寧遠時,在將領中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震動。

原因很簡單,覺華水師被控制,被吞併,已經打了預防針。拜見郭大靖之後,遼鎮將領們也都有了心理準備。

該來的終歸要來,等到靴子落地,反倒不用再胡亂猜疑。是接受,還是抗拒,二選一,也很簡單。

東江鎮的行動也很迅速,毛文龍的將令很快就到,要抽調遼鎮一萬人馬移駐三岔河。

“三日準備,水師來接,監軍太監前來點驗,毛文龍還真是迫不及待呀!”祖大壽嘆了口氣,說道:“糧餉已由東江鎮控制,能不聽從號令嘛?”

祖可法無奈搖頭,說道:“恐怕也只能奉令調動人馬,只是調動哪支人馬,由誰率領,倒要三思。”

對此,祖大壽已經有了預桉,緩緩說道:“我祖家將領能夠切實掌握的部隊先留下來,至於主將,就派何可綱前去吧!”

這是很好理解的決定,留下嫡系或是更能控制的,比較疏遠的先派出去,免得影響以後有可能的行動。

說起來,這也象一次整肅,使得留在寧遠的人馬更加團結,全部由祖家將領控制,號令能夠統一,不致生出變亂。

雖然都是遼鎮將領,可還是有派系,有山頭的。對於和遼鎮合併,也是各有心思,不一定和祖氏協心合力。

“可以後呢?”祖大樂憂慮地說道:“越調越少,寧遠只會留萬餘人馬,如果只能屈從聽令,豈不是坐以待斃?”

祖大壽看了他一眼,無奈地說道:“那你有什麼辦法?無糧無餉,怕是兵亂一起,連你我也無法控制。”

這真是一個難以破解的死局,除了造反和降虜,就只能眼睜睜地任人宰割,直到分崩離析,完全消亡。

“東江鎮如何處置安排,現在還不知道。”祖澤潤插嘴道:“奉令調動後,如果建制不動,依舊由遼鎮的將領指揮,似乎也能勉強接受。”

祖大壽目光閃動,雖然也是贊同,卻不敢確定,緩緩說道:“正因為有如此考慮,才要先試探一下,這第一批調動是要聽從號令的。”

他們當然沒想到,郭大靖也是出於迷惑的考慮,才暫時不對第一批遼鎮人馬進行打散重編制。

等到祖大壽等人明白過來的時候,已經沒了兩萬人馬,只剩一萬最鐵桿的部隊,也掀不起大風浪了。

82中文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