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的模式已經證明是失敗的,舊的官員也是會阻礙遼東發展的。

在此之前,必須要把政務工作全部把持住,即便來了朝廷官員,也難以作實質的改變。

說白了,現在官府中的公務員,就相當於吏,不是朝廷委任的,不在吏部登記在冊的。

在表面上,東江鎮還是軍戶制,這也是能夠避免朝廷插手的重要理由。儘管實質上,已經完全變了樣兒。

當然,能夠按照郭大靖設計的模式執行,原因很簡單,因為這種模式是行之有效的。

與大明官制不同,東江鎮的政務管理人員基本上是從基層幹起,透過政績和能力來得到晉升。

在文化水平上,肯定不能和科舉那些官員相比。可在實務上,卻也不是那些只讀聖賢書,滿腹八股文的書生可比。

所以,雖然在政務的執行中,還有很多要完善的地方,可對於百廢待興的新光復之地,簡單就意味著不擾民,意味著工作效率的提高。

“陳副帥那邊,也制定出了完善的措施,還希望郭帥能多提建議,儘快落實施行。”

陳有善笑著說道:“平遼已經近在眼前,時間很緊哪!”

“近在眼前有些誇張了。”郭大靖呵呵笑著搖頭,說道:“某軍務纏身,哪有精力插手政務。請給陳副帥帶話,請他多多費心。若是有所擔心,便先試點,再推廣。”

郭大靖不想插手政務,儘管政務系統和執行基本上是他的設計。

其實,就算按照大明的舊官制也無所謂,只要用人系統不變,政策不變,就能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。

遼東需要經營,最有利的地方就是百廢待興,如同一張白紙。既沒有官紳,也沒有地主豪強,老百姓就是在舊有的統治下,最差也能活下去。

這就象大明的建國之初,不管是軍戶,還是自耕農,在生活上都比以前更好。

只不過隨著時間推移,才逐漸出現了種種弊端,不斷累積,才造成了現在的局面。

大刀闊斧的改革,郭大靖認為還沒到時候,犯不著與朝廷生出尖銳的矛盾,有太大的衝突。

主要是他的羽翼還沒豐滿,時機也還不成熟。平遼之後,還需要時間來發展壯大,還需要培植勢力。

陳有善以為郭大靖是謙虛,也是為了表現對陳繼盛的尊重。

畢竟,陳繼盛的資格是僅次於毛文龍的,雖然因為性格的原因,在東江鎮的名望,已經屈居於郭大靖之下。

“也好。”陳有善也不勉強,說道:“郭帥要把精力放在軍事上,平遼才是壓倒一切的大事。”

郭大靖也確實是這麼想的,不管能不能順利吞併遼鎮,平遼滅虜都要加快速度。

拖延就是變數,誰知道朝廷和崇禎又會出現什麼變故。甚至於,連毛文龍也是變數,誰知道心理會不會改變。

蝴蝶效應已經產生,郭大靖也不敢把歷史作為依據。

既然已經把形勢導向了最有利的局面,只能是趁熱打鐵,把最棘手的建虜徹底解決掉才能安心。

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合併遼鎮,這是能加快平遼程序的最好辦法。儘管郭大靖也有失敗的心理準備,但不全力以赴,又怎麼能甘心。

接下來,郭大靖把蓋州的軍屯資料進行了交接。明年的軍屯田地,將選擇在海城河以南,三岔河周邊,以及秀巖以南的地區。

這裡河流縱橫,灌既方便,卻不便於騎兵行動。只要守住幾處要道險關,建虜就很難襲擾。

而明年繼續向北推進戰線,已經基本確定。蓋州也就差不多成了後方,可以給安置的百姓比較安全的生產環境。

儘管平遼已經是兩三年的計劃,但郭大靖向前邁進的步伐依然穩健,以儘量做到萬無一失為重要原則。

送走了陳有善,郭大靖回到屋內,又繼續擬定訓練計劃,針對調動而來的遼鎮人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