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四十九章 相比之下,啥也不是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“何副帥深明大義,郭某佩服。”郭大靖拱了拱手,給了何可綱幾分面子,說道:“還請何副帥回去後,向祖帥說明,向遼鎮將士們講清,打消疑慮,勿以私心而壞大事。”
“平定遼東,使軍民能夠安居樂業,乃是你們軍人的本分,亦是身為遼人的責任。早一年完成大業,便早一年安享太平,亦是全體將士的心願。”
何可綱臉上現出動容之色,連連頜首,說道:“郭帥所言極是。遼東戰亂已有十數年,軍民死傷上百萬,資財損耗不計其數,確實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。”
郭大靖臉色正肅起來,說道:“如有遼鎮加入,興許兩年便能成功。平遼滅虜,可是蓋世奇功,也是軍人千載難逢的好機會,希望諸位不要錯過,一悔終生。”
祖澤潤冷臉不語,心中再有不滿,他也不敢在這裡與郭大靖翻臉。心裡就想著趕緊離開,回去與叔叔商量對策。
但他心中也有悲哀,實在是沒有什麼籌碼,與朝廷,與東江鎮討價還價。糧餉只要被掐住,就能要了遼鎮的命。
想自力更生,卻是太晚了。明年春耕,到了秋天才能收穫,如何熬過這大半年的時間?
再說,寧遠城中連將士帶家卷有五六萬呢,沒有糧餉,人心浮動,軍心大亂,想維持平穩都很困難。
目光又看到了手邊的小冊子,何可綱不由得苦笑了一聲。
眾將把小冊子拿回去,祖大壽未必會讓曉諭遼鎮官兵。嗯,不是未必,而是肯定。
但將領中心思各異,看過也能記得七七八八,再與親近人商議,這訊息想不走漏都難。
或許,這也就是郭大靖此來的目的。透過眾將的參見,散佈東江鎮的政策,收攏遼鎮官兵的人心。
“諸位既然來了,本帥沒有不招待的道理。”
郭大靖呵呵笑著,說道:“從遼南帶了些東江鎮的特產,正好款待諸位。郭某明日啟程回返,覺華離寧遠又近得很,咱們開懷暢飲,不醉不歸。”
剛剛的緊張氣氛突然有所緩解,郭大靖也再不提合併遼鎮之事,轉而吩咐擺酒設宴,並與眾將閒聊起來。
“遼南三州之地,再加上沿海地區,安置數十萬軍民都不成問題。”郭大靖笑著介紹著東江鎮目前的情況,“建虜已經退至遼陽,再攻遼陽時,便是兩軍決戰,一戰定勝負。”
何可綱說道:“聽說建虜建立了蒙八旗,又擴充漢軍,兵力有所增加。若是死守遼陽,進攻恐怕非易事。”
郭大靖笑了笑,說道:“百多門紅夷大炮,數百門其它火炮,什麼樣的堅城也抵擋不住。
對於遼鎮眾將來說,這似乎又是話裡有話,暗藏威脅。
別以為寧遠堅城難摧,在東江軍看來,沒有火炮轟不開的堡壘。一門不行不十門,再不就來個百八十門,東江軍不差火炮。
即便心裡不爽,祖澤潤也無可奈何。東江鎮的發展壯大,速度會更勝從前,這是眼見的事實。
三年平遼,刺激了朝廷,振奮了皇帝,象對袁崇煥那樣的全力支援,現在轉到了東江鎮身上。
登來巡撫孫元化,造炮操炮的人才,又是直管東江鎮,不全力相助,以期爭得平遼大功,還會來幫助遼鎮?
何況,在沒有朝廷和登來的幫助,甚至頂著袁崇煥的打奪封鎖,東江鎮的發展也沒有停頓,人家有這個底氣。
真是風水輪流轉,三十年河東,三十年河西呀!
“敢問郭帥,聽說東江鎮發放軍餉,民間流通,都是貴部自己印發的軍票,與大明寶鈔一樣。”
祖澤潤的態度有所軟化,但問題還很刁鑽,笑著說道:“末將愚鈍,不知如此能長久嗎?”
沒說出會變成廢紙,也算嘴下留德了。可見祖澤潤已經被郭大靖剛剛的講話,有所震懾,知道遼鎮並沒有什麼資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