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四十九章 相比之下,啥也不是(第1/3頁)
章節報錯
不管是遼鎮,還是東江軍,駐守寧遠的話,只能得到一萬人的糧餉。話已經說得足夠直白,就差把裁減糧餉說出來了。
你要說一萬人太少,守不住寧遠,那就別佔著坑不拉屎。你不行,東江軍行啊!
何可綱皺起了眉頭,他知道郭大靖所言非虛,朝廷對於糧餉是極在意的。能夠省錢,皇帝豈會不準?
只要有聖旨,就把遼鎮置於被動地位,東江鎮作為主導,便會繼續軟硬兼施,迫遼鎮就範。
而且,寧遠一萬人的糧餉數額,也給祖大壽等人留了最後的退路。
祖氏已經成為望族,現在皆住寧遠,祖大壽不想受制於人,便帶著這最後的遼鎮人馬窩在寧遠吧!
郭大靖往後靠進椅中,澹澹地笑著,說道:“遼鎮的將士和家卷都將得到很好的安置,更不用說平遼之後,沃野千里,每家每戶分個百八十畝田地,更是非常輕鬆。”
揮了下手,親兵上前把一本本冊子分給遼鎮眾將,冊子上把東江軍的優待政策講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
祖澤潤可不關心東江鎮的優待政策,這就是收買人心,他只是略微翻看了一下,便忍不住開口分辯。
“敢問郭帥,既然東江鎮能夠三年平遼,又何必處處針對遼鎮?難道是為以前的種種尋機報復不成?”
郭大靖還是不溫不火的表情,開口說道:“平遼不是東江鎮一家的事情,遼鎮作為大明軍隊,難道不該出力?坐困寧遠,糜費糧餉,卻寸功未有,你覺得合適嗎?”
掃視著眾將,郭大靖繼續說道:“遼鎮目前的處境,想必各位都心裡清楚。東江鎮是在給遼鎮將士建功立業,洗刷朝廷猜忌的機會。”
“駐守寧遠,為關門屏障,難道不是功勞?”祖澤潤分辯道:“寧遠大捷,寧錦大捷,都是遼鎮奮戰所獲,豈能說是糜費糧餉,寸功未有?”
寧遠大捷,斬首二百六十九級,數萬覺華軍民被屠;寧錦大捷,龜縮守城,倚仗堅城大炮,擊退建虜進攻。
能拿得出手的也就這兩件,到底是何情形,你心裡沒點逼數嘛?只是朝廷宣傳需要,你還真以為打得建虜狼狽而逃了?
郭大靖看著祖澤潤的眼神,充滿了嘲弄和不屑,嘴角翹起,冷笑道:“遼鎮是大明的軍隊,不是祖家軍。京城被建虜圍攻時,遼鎮不顧君臣百姓安危,東潰出關,與叛軍何異?”
目光變得冷厲,郭大靖再次掃視在座諸將,看眾人的表情,他也能看出誰還有羞恥之心。
“只此一點,遼鎮又有什麼前途可言?”郭大靖沉聲說道:“朝廷欲斷絕全部糧餉,是東江鎮看在袍澤的份上,主動接手,盡力保全遼鎮人馬。”
“遼鎮將士但有報國感恩之心,便應該聽從朝廷旨意,服從東江鎮安排,在平定遼東的大戰中出力立功。若能如此,以往的種種,朝廷不會降罪,將士們亦能夠各取所需。”
“或以軍功加官晉爵,或以錢糧養家湖口,或為親人在遼人掙得一份基業。敢問各位,難道這不是多數遼鎮將士所希望的結果?”
“當然,還有一種選擇,那就是投靠建虜。”
郭大靖的目光中閃現著冷厲和鄙夷,沉聲說道:“對於漢奸、賣國賊,東江鎮絕不寬恕。其人,其家屬,都將遭到清算。滿門抄斬,絕無遺類,以儆後世。”
“好叫各位知曉。”郭大靖提高了聲音,說道:“三年平遼,東江鎮是考慮到各種不利因素,所得出的分析判斷。登來巡撫孫大人,保證每年打造上百門西夷火炮,供應東江鎮;朝廷,也會全力支援。”
各種不利因素,自然也包括了遼鎮投敵。東江鎮就是有這個信心,不求你,不請你,叛國投敵就一起打,在戰場上把你們消滅乾淨。
這還不算,你們的親人家屬也要受到牽連。
在遵化大戰之後,郭大靖已經做出警告,那些投降建虜的文官武將,連家屬一起,都押送京師,並冠以漢奸、賣國賊的罪名。
“郭帥言重了。”何可綱眼見氣氛緊張,終於放下小冊子,緩緩說道:“遼鎮將士皆是忠君愛國,這一點無可置疑。在京師擅自撤退出關,雖然有種種原因,但確實罪莫大焉。”
“祖帥及遼鎮將士對此皆是後悔不及,每每思之,便欲戴罪立功。誠如郭帥所言,遼鎮乃是朝廷軍隊,奉旨而定行止,絕無問題。”
這就是大義名分,郭大靖拿朝廷和聖旨說事。何可綱也作出保證,遼鎮如何變動,以聖旨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