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大靖微笑著說道:“軍票只在東江鎮內部流通,且不是濫發。說保證金,諸位可能不太明白,就說是抵押吧!”

“東江鎮的軍票是與糧食等價的,不論何時,軍票都能夠買到基本等量的糧食。百姓用起來放心,拿在手裡也安心。”

“同樣,軍票也能購買東江鎮市面上的所有商品。這些商品大多都是東江鎮從外採購的,比如牛羊、布匹棉花等等。”

“透過這樣的手段,軍票就又會回到東江鎮手裡,並迴圈往復。如果要出外探親或經商,拿著軍票又能在官府如數兌換成銀兩,絕無削減。”

何可綱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,但還有些疑惑,問道:“既有此妙策,其他地方,或者是朝廷,能夠效彷嗎?”

郭大靖輕輕搖了搖頭,說道:“要麼手裡有足夠的銀子,要麼有足夠的糧食,保證發出去的軍票,能夠自由兌換出銀子或糧食。”

“否則,形同廢紙,必然引起民眾恐慌,誰還敢收軍票,敢用軍票?大明寶鈔,就是個很深刻的教訓。”

有銀子誰還發軍票,糧食嘛,更是生存必需,能吃飽飯,人心自然穩定,也相當於銀子的等價物。

只此兩點,遼鎮想學那是扯澹,其他地方也同樣如此。

而且,東江鎮做得更好。軍票到了軍民手中,保證他們能花出去。從外採購的商品,自然不能賠本銷售,從軍民那裡能賺取利潤,還方便了軍民生活。

祖澤潤終於露出了苦笑,和東江鎮相比,遼鎮真的啥也不是。

不論是兵力、戰力,經營能力等等,東江鎮已經是龐然大物,有信心獨力壓制建虜,並在三年內戰而勝之。

而遼鎮呢,還在坐井觀天,守著那點家業,自以為了不起。既打不過建虜,只能龜縮在寧遠城中,朝廷不裁你,白花錢養活你呀?

遼鎮將領中也有明白人,眼見這兩年建虜頻遭重創,已經退縮到遼陽抵擋東江鎮的攻勢了,哪還有力量進攻遼西,長途行進來攻打堅城寧遠?

別說數萬人,一萬人守寧遠足矣!這還是保險起見,給關門留一道屏障。

而且,朝廷那邊還有風聲議論。那就是從遼鎮調兵,去西北平定民亂。

平定民亂看似比平遼滅虜輕鬆,但遠離故土,卻不是遼鎮官兵所希望的。

再說,東江軍已經如此強大,跟著東江軍打仗,危險性一下子就降低了不少。

此時,酒宴已經擺好。在軍中,自然不必太過豐盛,有酒有肉,對於武人來說,便已經足夠。

此行,郭大靖確實帶了些酒食。酒是遼南自制的高梁和土豆酒,羊肉、燒雞、燻魚,也都是遼南所產。

酒是開心的鑰匙,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。即便有心事,幾杯下肚,氣氛也逐漸地熱鬧起來。

“這兩種酒皆是東江鎮的特產,味道各有千秋。”郭大靖笑著介紹道:“共同點便是酒烈,正適合遼東寒地,也正適合我等武人飲用。”

何可綱對高粱酒後,頜首稱讚,笑著說道:“東江鎮的糧食已經多到可以釀酒了,真是令人讚歎。”

郭大靖以為這又是試探,便開口答道:“百姓家的糧食捨不得釀酒,可東江鎮有軍屯,上百萬畝的田地,還是能多出很多富裕。從外採購價格較高,自己釀酒則要節省很多。在遼南,這兩種酒是最常見,賣得最好的。”

這不是吹牛,東江鎮的軍屯確實有如此數量。

老百姓多數種的土豆玉米黑麥,恐怕遇到異常氣候,導致絕收,影響到吃飯問題。

軍屯則少有這樣的顧慮,主要還是服務軍隊,種植的作物品種比較多。比如給戰馬吃的豆子,能當飼料的苜蓿,釀酒的高粱,軍隊吃的蔬菜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