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四十一章 無題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再說,歸併指揮,也並不是讓遼鎮馬上就遷來遼南。郭大靖還是要一步一步地削弱遼鎮,免得激出變亂。
形勢的變化促使郭大靖作出這樣的決定,建虜放棄海州,撤到了遼陽,這就是新契機。
明眼人都能看出,建虜已經退無可退,平遼的決戰就在遼陽。
如果遼鎮還有立功自贖的心思,這可能是最後的機會。如果依舊私心自用,那郭大靖也不用再留情,和朝廷聯合絞殺,遼鎮也翻不出多大的浪花。
毛文龍聽了郭大靖的分析,終於意動,頜首同意,並立刻拿出紙筆,開始寫奏疏。
“要不要把三年平遼再縮減一些時間?”毛文龍停下筆,向郭大靖詢問道:“加上這個籌碼,朝廷應允的可能性會更大。”
郭大靖笑著點頭,說道:“如果能順利吞併遼鎮,兩年平遼也大有可能。”
毛文龍笑了笑,提筆繼續書寫,卻沒定具體的時間,只是說如果遼鎮歸併東江鎮指揮,平遼會大大提前。
是提前一個月兩個月,抑或是半年一年,也不用說得太死,沒有迴旋的餘地。經歷過袁崇煥的五年平遼後,崇禎應該對具體的數字有所反感。
毛文龍很快寫完了奏疏,派人急送旅順,由海船送往天津,再轉京師。
“建虜既已退至遼陽,我軍應該可以開始正常輪換休假了。”郭大靖提出建議,“冬季將至,兩三個月後,河流冰凍,又要進入警備狀態。”
毛文龍很痛快地答應下來,並囑咐郭大靖也回家看看。
對此,郭大靖卻是婉言推卻,不想在對付遼鎮的關鍵時刻而因私廢公。
“如果不是藤野英行動不便,讓她們前來看你,或是暫住些時日,也是很好的。”毛文龍微笑著說道:“隨著我軍不斷北進,你們團聚起來也沒那麼方便了。”
原來只是佔據金州,前線與大連近在遲尺,來回不過兩三天的時間。光復復州後,就離得遠了些。現在,則是跨州的路程,確實不太方便。
郭大靖並不在意這些,笑著說道:“末將若讓家卷前來,又怎麼約束其他將士?左右不過是兩三年的事情,還是建功立業要緊。”
毛文龍欣慰地看著郭大靖,說道:“平遼滅虜之後,恐怕你也難得清閒。與本帥不同,朝廷不會讓你馬放南山。國內民亂四起,朝廷能不用你和東江軍?“
郭大靖笑了笑,說道:“那也不見得,要看民亂的嚴重程度。關鍵是朝廷沒錢,怎麼調動東江軍?”
沒有足夠的錢糧,東江軍確實難以入關。皇帝不差餓兵,崇禎應該懂得這個道理。
而且,能夠平遼滅虜,並佔據整個遼東的東江軍,到時候恐怕會遭到朝廷的猜忌,更不會輕易放東江軍入關。
而缺乏了建奴繞道入關、縱橫劫掠的牽制,農民起義軍能不能成氣候,還在兩可之間。
不管是李自成,還是張獻忠,都曾經遭遇到慘敗,差不多被打成了光桿司令。
而他們能死灰復燃,發展壯大,並不是手段有多高明。而是明廷的壓榨苛虐,使得造反的百姓此起彼伏,越來越多,才給了李、張翻身之機。
歷史已經改變,不用半途而廢,象楊嗣昌、洪承疇、孫傳庭等人,也未必會給農民起義軍發展壯大的機會。
毛文龍輕輕搖頭,說道:“萬歲是個急性子,平遼之後,省下的遼餉足夠調動萬八千東江軍入關平叛了。”
停頓了一下,他又補充道:“何況,西南還有奢安叛賊未平,焉知萬歲不會調東江軍前入助戰。”
郭大靖微皺起眉頭,說道:“若是西南平叛的話,我軍恐水土不熟,徒生損耗。況且,西南的地理環境、氣候條件等等,都不適合東江軍作戰。”
奢安之亂曠日之久有多種原因,最重要的便是水西地區獨特的地形地勢,使得叛軍敗後能夠縮回休整,官兵想要深入,則是困難重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