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遼陽之敵可能會出城接應,末將以為,飛虎團和飛豹團分開行進,更為安全,也更有利。”劉奇士和劉興祚已經有了默契,才會說出這樣的建議。

兩大飛騎團前後進發,就有可能夾擊遼陽的出城之敵,使其不敢輕舉妄動。當然,主力壓在遼陽,沒有機動兵團的接應,建虜出城作戰的可能性也不大。

郭大靖點了點頭,笑著說道:“本帥正要說到此事。”

沉吟了一下,郭大靖開口說道:“兩團飛騎分別行動,雖然很好,但還不夠嚴謹。我意將兩團飛騎分為四隊,再從各步兵協抽出五千槍騎,共為五隊,迭次出動。”

“或者,是飛虎團先行,其他三隊隨後出動,給敵人造成錯覺。如果城內之敵人敢出來,便予以夾擊,使其匹馬難還。”

東江軍對於建虜的兵力配置基本上都偵察掌握,建虜對於東江軍的實力應該也有自己的情報判斷。

對於兩大飛騎團的編制和人數,建虜應該有所瞭解。可突然多出五千多騎兵,就很可能出乎他們的意料。

只要營寨守衛得嚴密,兵力在夜間調動,建虜沒有望遠鏡,在五六里之外的遼陽城,是無法瞭望偵悉的。

這樣的話,建虜就有可能派出人馬出城,接應機動兵團。他們想不到東江軍還能派出數千騎兵,從後追攻。前後夾擊之下,失敗是難以避免的。

而只要主力在南城持續地進攻,也能牽制住遼陽的大部守軍,使其能調派出城的人馬,不會超過五六千。

劉興祚和劉奇士聽了郭大靖的佈置,連連點頭,這樣的作戰計劃更加完善,更加犀利。

“進攻的時候,分成三部,輪番上陣,讓建虜有疲於應付的感覺。”

郭大靖轉頭看向何可綱,又仔細地交代道:“儘快使我軍的紅夷大炮能夠進入射程,開炮轟城。”

雖然要等待,並不急於攻破遼陽,但卻不能讓建虜看出己軍的作戰意圖。反而要讓他們產生錯覺,更加緊張地守禦城池。

同時,也是讓沉陽的多爾袞,以及其它戰場的建虜產生誤判,影響他們的決策和作戰。

如果建虜繼續向遼陽增兵,且不說還有沒有人馬,就正中郭大靖的下懷。在遼陽決戰中,讓建虜多死傷,多流血,一直是他的主要目的。

孫子兵法有云:“故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,近而示之遠,遠而示之近。”

所謂虛則實之,實則虛之,虛虛實實,根據戰場形勢的變化,虛實隨時轉化,讓對手難以得出準確的判斷。

何可綱躬身應喏,並不覺得如何意外。他已經有了輪番進攻,給建虜造成持續不斷勐烈進攻的感覺。

“先攻取城外的建虜陣地,再用紅夷大炮轟城,但對城內暫時不進行轟炸。”郭大靖冷笑著說道:“壓力不能太大,免得建虜棄城而逃。”

劉興治點著頭,說道:“郭帥深謀遠慮,只要建虜的機動兵團還在,守軍便不會輕易棄城。可等到他們的退路已斷,想逃也來不及了。”

“豪格負責守衛遼陽,看似委以重任,卻是陷其於死地。”劉興祚嘿嘿笑了兩聲,說道:“他心裡估計也明白,遼陽若失,即便逃回沉陽,恐怕也難逃多爾袞的懲治。”

“豪格是堅決反對北竄的奴酋之首,他不守遼陽,誰來守?”郭大靖鄙夷地說道:“自己把退路堵死,也只能把狗命丟在遼陽了。”

多爾袞雖然奪得了汗王之位,但根基並不穩固,也不敢獨斷專行,下達北遷的強令。

可這傢伙倒也有些智謀,順便把豪格等政敵置於前線,既抵擋東江軍,又能起到削除異己的作用。

其實,這也是無奈之舉。誰讓他的威望不足,難以乾綱獨斷呢!

而放眼建虜目前的狀況,那些能征慣戰的奴酋,幾乎已經死亡殆盡。最早的四大貝勒,死在遼東的阿敏,算是活得長遠的。

象濟爾哈朗、杜度等僅次於四大貝勒,且戰功較大的,也基本上戰死沙場。多爾袞三兄弟,還有豪格,已經算得上是老資格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