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皇爺賞罰分明,恩威並重,何愁建奴不滅,遼東不平。”王承恩再次送上馬屁。

正在此時,內侍又捧來了一些奏疏,呈到御桉。

崇禎無奈地搖了搖頭,又開始了他勤勉又苦逼的皇帝工作。

………………

時隔數年,戰火再次燒到了朝鮮。建虜分兵兩路,一攻義州,一取龍川。

阿敏率領部隊,越過鴨綠江,直抵義州城下。不能說輕車熟路,可也稱得上是舊地重遊。

只不過,在看到義州城池時,阿敏驚訝地瞪大了眼睛。

雖然對東江軍和朝鮮人勾結合作有所耳聞,可阿敏卻沒想到,會如此的深入。

這簡直就是鎮江堡的翻版,那奇怪的尖角城牆,城上隱約可見的黑洞洞的炮口,城外圍繞數道的壕溝。

壞了!當城上響起陣陣轟鳴,黑壓壓的炮彈噼頭蓋臉地落下來時,阿敏才意識到輕敵犯下的錯誤。

東江軍的火炮能打到三里來遠,這是建虜所知道,也有所警惕的。觀察城防只動用少量騎兵接近,以免遭到集中轟炸。

可抵達義州,阿敏腦海裡還存著數年前半天破城的印象,率領的部隊竟然接近到了兩裡以內。

黑煙和閃光在建虜隊伍中升騰綻現,爆炸此起彼伏,緊接著便是不絕於耳的人喊馬嘶、驚呼慘叫。

阿敏趕緊兜轉馬頭,在親兵的護衛下向遠方馳奔,遭到突然轟擊的建虜也驚慌失措地趕快逃離。

幾十顆炮彈給建虜造成了傷害,雖然不大,但在心理上,卻是沉重的打擊。這讓他們想起了在鎮江堡下的失敗,免不得心中恐懼驚惶。

一直逃到三四里外,阿敏才勒停戰馬,回首望著遠方的城池,陰沉著臉半晌無語。

攻入朝鮮,本以為會輕鬆很多,可卻遭到了當頭一擊,更讓阿敏很是為難。

劫掠鄉村固然可行,但卻是分散的,人口和錢財物資也是不多的。要是能攻下義州,那獲得的財富和人口,比二三十個村子都要多。

攻還是不攻,這對阿敏來說,是個難以選擇的難題。思索良久,在周圍將領的注視下,阿敏終於做出了決定。

“敵人倉促發炮,可見是懼怕我軍,城中守衛也可能比較空虛。從東江軍那裡搞到了幾十門炮,便想嚇退我軍?哼,哼!”

阿敏掃視著眾將,沉聲說道:“先偵察敵城防弱點,再發兵攻城。”

嗯,說得很有道理。眾將沒有二話,聽令而行。

敵人想要你做的,千萬不要去做;敵人不想你做的,那就一定要幹。

阿敏的思維沒有什麼問題,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。相對於東江軍的經驗豐富,朝鮮軍隊顯然是欠缺的。

所以,守將才採取了先聲奪人的手段,來振奮鼓舞士氣。能夠嚇退建虜自然是好,不成的話那就全力堅守。

得到要攻城的命令,跟隨著建虜的漢軍和蒙古兵如喪考妣,卻又不敢把情緒表露出來。

跟隨這一路建虜的炮灰部隊只剩下了三千,離開鎮江堡都還心中慶幸,終於能夠擺脫噩運,進到朝鮮搶錢搶糧搶女人了。

可一盆冷水澆頭,他們的心又沉到了谷底。儘管知道朝鮮軍隊的戰力與東江軍不可同日而語,但攻城的傷亡卻是在所難免。

在沉默的怨恨中,炮灰部隊和一千建虜督戰隊以楯車為先,發起了向義州城的進攻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

終於攻破了敵人阻擊的陣地,準確地說,是敵人主動撤退。杜度走在陣地上,看到的是橫七豎八的屍體,聽到的是傷兵的呻吟和慘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