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七十七章 急性子皇帝,混戰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“這是朝鮮軍隊?!”濟爾哈朗就在旁邊,用難以置信的語氣發出疑問,“除了火炮,與東江軍幾乎沒有太大的區別。”
杜度搖了搖頭,沉聲道:“要某看,應該是皮島駐守的東江軍。他們著急趕來支援,火炮攜帶甚少,也說得過去。”
濟爾哈朗雖然也有這樣的猜想,但卻不想相信是真的,他皺起了眉頭,緩緩說道:“如果只是劫掠幾個村鎮,卻要損失不少人馬,恐怕是得不償失。”
在多爾袞的預期中,攻入朝鮮,至少能擄掠五六萬以上的人口,來彌補建州之敗的損失。
但從發動到現在,建虜已經損失了三千多人。儘管大多是漢軍和蒙古兵,可這些人也是寶貴的勞力呀!
殺入龍川以來,倒是劫掠了數個村鎮,可多是人去屋空。擄掠的不過是幾百老弱得行動緩慢的朝鮮百姓,糧草物資也是極少。
杜度和濟爾哈朗不得不權衡得失,判斷這樣打下去,是不是賠本買賣。
杜度和濟爾哈朗思慮良久,互視一眼,都不由得發出無奈的苦笑。
如果遇阻即退,那就宣告此次作戰的失敗。既然已經攻入朝鮮,也只能繼續深入,看情勢會不會有所變化。
興許趕來支援的東江軍兵力不足,沒有辦法持續阻擊,這已經是全力施為,希望嚇退他們呢!
而且,越是深入,朝鮮村鎮的堅壁清野就越有可能做得不徹底。老百姓都有僥倖心理,不到萬不得已,也不願離開自己的家園。
“再遇阻擊的話,能避則避,能繞則繞,儘量不與其正面交鋒。”濟爾哈朗說道:“你我兵分兩路,離得不要太遠,保持聯絡,互相配合呼應。”
杜度點了點頭,說道:“也只能如此了。但分兵勢弱,要小心東江軍趁機圍攻。畢竟,我們也無法判斷敵人的準確數量。”
有這種可能,但真的不大。濟爾哈朗嘴上答應得爽快,但卻不是很擔心。
在遼東遭遇到的阻擊,以及攻打鎮江堡的失利,都表明遼東東江軍的兵力不少,能支援朝鮮的自然不會多。
而要圍攻,至少要有兩倍的兵力優勢。如果有一萬東江軍,阻擊就不可能是那樣的力度。
兩人計議已定,分兵兩路,相約在龍川城下會合。
建虜的行動,被遠方山林中的朝鮮探子用望遠鏡看得清楚,立刻操小路向後節節傳報。
龍川城,劉興治和金念良等將領,率領著主力,已經嚴陣以待。不管敵人走哪條路,龍川是必經之地。由於兵力所限,主力集結於此,也是迫不得已。
說是主力,兵力共有六千,除東江軍左協的四千人馬外,還有兩千當地的守軍。
另外兩千東江軍,則分派到兩條大路,在少量朝鮮兵的配合下,利用預設的陣地,層層截擊。
“敵人竟然敢分兵?!”劉興治眼睛亮了起來,急速地思索起來。
儘管他有圍殲敵人的打算,並得到了郭大靖的認可,至少他是這樣認為的。但在得知進攻龍川的建虜有萬餘人馬後,便打消了這個念頭。
現在,這個想法又不可遏制地冒了出來。
只不過,兵力相對於一路是略佔優勢,但卻不是很大,他需要權衡利弊,也不能太過冒險。
金念良等人倒是沒有太多的想法,因為他們是朝鮮人,這裡是他們的國土和家園。以最大的把握擊退敵人,以最大的力量保住百姓,才是他們的原則。
而按照原來的計劃,就是先層層截擊,再以三千人守龍川,其餘五千分散開來,在龍川周邊與敵糾纏,用襲擾和伏擊的方式殺傷敵人。
當然,他們也沒有城內屯積太多的糧草物資,甚至做好了隨時撤出城去,給建虜留下一座空城的準備。
劉興治知道,他必須先說服在座的朝鮮將領。畢竟,他需要他們的配合,才能成功。
同時,他對朝鮮軍隊的戰力並不是很有信心,也對自己略顯激進的作戰計劃,沒有十足的把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