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五十八章 安定遼鎮人心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郭大靖甩了甩手臂上的飛雪,說道:“雖然天寒地凍,但抓緊時間再接收一批,還是能夠做到的。可考慮到安置的難度,末將覺得還是延後更加合適。”
停頓了一下,他又補充道:“在春耕前接收完畢,也就可以了。至於寧遠,就留著祖大壽自家住,自己族人守吧!”
毛文龍看了郭大靖一眼,嘿然笑道:“怎麼,對祖大壽失去了耐心?”
郭大靖苦笑了一聲,說道:“真沒那麼多時間浪費在他們身上,就是招募新兵,也比改造遼鎮更省心省力。”
毛文龍點了點頭,說道:“既然如此,那就按你的意思辦吧!”
凝目遠方,毛文龍沉聲說道:“溫體仁成為首輔,朝局會不會有變化,現在還不好說。只是聽說,他澹泊名利,還不結黨營私,才得到了皇上的信任。”
郭大靖翻了下眼睛,這個溫體仁倒是個好演員,不僅騙過外人,連崇禎也看走了眼。
當然,就崇禎那眼光,不辨忠奸,不識好賴,也不奇怪。
“朝局即便有變化,對平遼也不會有大的影響。”郭大靖沉吟著說道:“頂多向後拖上一兩年罷了。”
就是出現最壞的情況,朝廷也不過是封鎖壓制,這對東江鎮來說,已經不是難以解決的困難。
僅憑東江鎮目前的人口數量,再招募擴充也是能夠完成的。只不過,會有些副作用,是郭大靖所儘量避免的。
在二戰的時候,德國總人口也就七八千萬,卻愣是爆出了上千萬的兵力。如果算上陣亡和退役的,一共動員了一千七百多萬人。
也就是說,按照東江鎮目前的人口,將部隊擴充至十萬,是能夠做到的。
在郭大靖記憶的資料中,溫體仁的成功秘訣有兩個:
一個是不與人爭強好勝,並且孤立自己。這當然是表面上的,給崇禎一種孤臣忠貞的感覺。
另一個秘訣就是什麼都不做,在主持內閣的八年時間裡,他不做一事,眼睜睜看著朝廷愈發糜爛,最終一發不可收拾。
多做多錯,不做不錯,這倒與後世的某種人生哲學,有相似之處。
所以,郭大靖不擔心首輔溫體仁會有什麼針對東江鎮的不利之舉,反倒是擔心別人。
比如崇禎,或者是那些從遼餉中攫取利益的官僚,以及對毛文龍的晉爵嫉妒的傢伙們,都可能給平遼大業使絆子。
可即便有這些困難,郭大靖也有信心完成自己的目標。因此,他並不象毛文龍那般擔心。
這也不能怪毛文龍,他的思維還沒有完全放開,也不是很清楚郭大靖自力更生的實力和底氣。
不就是錢嘛,對於郭大靖來說,每年拿出個百八十萬兩,並不是難事。
而東江鎮的實力,以及已經形成的內部迴圈,對外力的抗擊程度,也不是毛文龍所能準確估計的。
毛文龍似乎從郭大靖的話語中得到了安慰,微抿嘴角,露出一絲笑意,說道:“西北的民亂似乎得到了遏制,楊鶴的招撫政策頗有效果。如此,朝廷也能集中精力支援咱們,儘快解決建虜這個外患。”
郭大靖說道:“大帥所言極是。咱們也不需要太長時間,一兩年的全力支援就足以。”
嘴上這麼說,可郭大靖在心裡卻是不以為然。
楊鶴的招撫效果,那只是表面現象,沒有錢糧,被招撫的農民軍還是會再舉義旗,重燃烽火的。
而且,明年將是農民起義的轉折點,農民起義軍由分狀態進入協同作戰階段,總兵力將達到二十餘萬。
只不過,郭大靖已經無法確定,沒有了建虜入關的配合,農民起義軍是否還會如歷史上那般,得到喘息之機,越戰越強。
82中文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