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五十九章 實物福利的優點(第1/3頁)
章節報錯
現在,除了郭大靖,沒人把一群餓瘋了、拿起鋤頭木棍的饑民當成威脅,儘管有幾十家,號稱有數十萬。
確實,組織紀律性差,沒有什麼專業的軍事技能,只是攻打些地方,搶糧搶錢吃大戶的泥腿子,又能有多大的發展呢!
傲慢自大,始終是大明朝堂上的文官,以及皇帝的臭毛病。
也就是在他們妄自尊大的處置下,揭竿而起的泥腿子推翻了龍椅,割據一隅的建虜奪得了天下。
但郭大靖不會犯這種錯誤,即便建虜已經顯露出頹勢,他依然全力以赴地做著更加周全的準備。
這段時間,也是東江鎮處境最好的階段。
朝廷的糧餉,山東的加派,不斷地從海路運來。朝廷調拔的,自己採購的,鐵料、硝磺等原材料,也在一船船地運進。
兵工廠滿負荷運轉,生產出一批批的武器彈藥,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。登來巡撫孫元化督造的火炮、炮彈,更是加快了決戰的程序。
三年平遼,不是光喊的口號,而是眼見的實際行動。就是老百姓,也時常看到路上運輸武器彈藥的車輛,也能感受到一場大決戰的即將到來。
對於寧遠的遼鎮人馬,郭大靖又發出了書信,要他們提供六千匹戰馬,並在糧草供應上進行了控制。
守城嘛,要那麼多戰馬作什麼,好象真敢出城作戰似的?
這是海岸結冰前的最後一次雙向輸送,寧遠得到過冬的糧草物資,東江鎮則得到六千匹戰馬。
這也是卡著脖子進行的勒索,要想冬季這數月不餓肚子,就乖乖地照做,別惹郭大靖生氣。
小刀子割肉,疼也得忍著,最後就剩下一副骨頭架子。
執迷不悟的祖大壽,不得不再次選擇了退讓和服從。沒辦法,要麼是徹底決裂,只有投靠建虜一途;要麼是被不斷削弱,還能苟延殘喘些時日。
可惜,他還是看不清形勢,捨不得祖氏在遼鎮的經營和勢力。有光明的道路不走,不知道取捨之道,最終只能是滅亡。
又是一夜的風雪,遼東大地銀裝素裹,不管是山巒,還是樹林,到處都是一種顏色。
“海城河這回可要封凍了。”早上見到劉奇士,便看到他十分興奮的神情。
郭大靖笑著點了點頭,說道:“再等幾天,把道路清理清理,或者把雪踩實了再出動。”
海城河封凍,通往海州衛城,甚至直撲鞍山堡,便是一路坦途。騎兵的拉練,或者說是襲擾,便可以直面建虜。
雪橇已經打造了足夠的數量,不光是騎兵,各協也分配了不少,將成為冬雪季節的主要運輸工具。
“快過年了,這可能是最後一次的大規模發動。”劉奇士戴著厚手悶子,說話時還不停地動,顯得有些滑稽。
郭大靖也認為年前搞一次就算了,要知道,每次發動都意味著糧草物資的加倍消耗,能省還是省點吧!
“六千戰馬也快運到了,不知道能不能馬上就使用。”郭大靖不是很確定地說道:“興許要適應一下吧?”
劉奇士擺了擺手,說道:“讓剛到的戰馬緩一緩,這次就是不用它們,也是足夠了。”
一萬五千的飛騎,再加六千多的槍騎兵,確實是一支足以震撼敵人的部隊。
而郭大靖要的也是這個效果,使建虜有所忌憚,不敢隨意發動。不能動,不敢動,老老實實地坐以待斃,那才是好建虜。
在秀巖地區又增兵了,有五千調來的遼鎮官兵,既是訓練整合,又給建虜的防線增加了壓力。
同時,秀巖地區的增兵,也間接地照應了遼東地區。如果建虜敢向遼東的特戰營發動進攻,就要防範側翼的安全,不敢過於深入。
到了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,東江軍才會整體推進,遼南佔據海州衛城,遼東重占鳳城,形成向遼沉地區更強力的威壓態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