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百來斤的糧食就在偏房裡,想起來就讓人安心。在寧遠,發的糧食裡總是摻砂子和糠,還不足量,與這邊相比,差別太大。

“後天趕集,帶一兩票子應該夠了。”劉海山盤算著發放的軍餉和安家費,以及要購買的傢什,放下了飯碗。

妻子抬頭看了他一眼,說道:“還是多帶點吧,土豆買兩袋子。紙票子,總覺得花出去才安心。”

新移民對於軍票都有種本能的不信任,過上一段時間,才會適應,把軍票當成真正的錢財。

劉海山比女人要有點見識,嘿然笑道:“都花出去,不買雞養了,不買牛耕地了。要說女人,就是頭髮長見識短。東江鎮的所有人都拿這當錢花,當錢攢,啥也能買著,你還擔心個啥?”

“再說,以後軍餉也是紙票子,你每次都全花出去,連個過河錢都不留。”劉海山搖了搖頭,說道:“你就安下心來,別那麼多擔驚受怕的。”

妻子眨巴著眼睛,也不與丈夫頂嘴,似乎是也覺得有道理。

看著小女兒瞪著大眼睛瞅自己,劉海山咧嘴笑了笑,說道:“多帶點錢也好,給你和丫頭買布做件新衣。”

小丫頭咧開小嘴,咯咯笑了起來。

總的來說,對於東江鎮的安置,劉海山等遼鎮官兵還是滿意的。重要的不僅僅是眼前的生活,更讓人期待的是將來的美好前景。

而且,也不是所有的官兵全部接收,裁汰老弱也是必然。

哪怕是這些老弱,東江鎮也沒嫌棄,給了他們儘量好的安排,成為普通百姓,也不用太擔心飢寒之苦。

劉海山吃過早飯,便帶上斧子和繩索,出門來到村公所,如願借到了板車。

“後天來領武器,大後天開始半天的訓練,一直到你們的假期結束。”住在村公所的小軍官走出來,臉色嚴肅地通知劉海山。

雖然是軍官,但看年紀卻有三十,很成熟的樣子。膚色古銅,能看出滄桑,左頰有一道小疤,不顯得兇惡,卻透出一種凜人的氣息。

“小的知道啦!”劉海山趕忙陪起笑臉,說道:“其他相熟的戰友,小的也都幫著知會。”

小軍官點了點頭,語氣稍微緩和了一些,說道:“告訴他們,訓練期間有補貼,每家三十斤麥子、一袋鹽。”

“謝謝長官,小的記下了,肯定通知到。”劉海山臉上露出喜色,點頭哈腰地答應著。

小軍官擺了擺手,轉身向村裡走去,不緊不緊的腳步,象是在隨意地蹓躂。

說是軍官,其實都是東江鎮的老兵,要當官兒的話,要等到這批遼鎮官兵訓練好,部隊擴充完結。

時間不等人,安家的假期定下半個月,卻有十天是要進行訓練的。除了熟悉火槍的裝填射擊,還有就是軍規軍法的學習和掌握。

為了照顧這些遼鎮士兵,軍事訓練是半天,晚上還有半個時辰的學習。也就是說,還是有時間幫家裡幹些活兒的。

三十斤麥子啊,過年能吃上餃子啦!劉海山感激東江鎮考慮得周全,想到家人的歡樂,他的腳步更加輕快。

………………

安置移民已經是長期的工作,官府的管理人員已經非常熟練,安置遼鎮官兵也不會出現什麼差錯,這是令郭大靖放心的。

遼鎮軍官的家卷稍微麻煩一點,主要安置在復州,待遇和條件自然也要好很多。

郭大靖對他們的接待並沒有親歷親為,而是安排了軍官先帶他們下部隊,熟悉下東江軍的武器裝備和相應的戰術打法。

隨著一場大雪的鋪天蓋地,遼東的寒冬又拉開了帷幕。但各部的訓練,卻沒有受到太大影響,反倒是提供了更真實的訓練環境。

“除了天津和秦皇島,馬匹牲畜的運輸,都要受到影響了。”郭大靖陪著毛文龍走在雪地中,嘎吱嘎吱作響,入眼更是一片白茫茫。

冬季沿海結冰,是遼東海運難以避免的困難。除了旅順和大連,再沒有哪個港口能夠使用,包括盤錦和錦州等地。

毛文龍身披毛皮大氅,輕輕捋著鬍鬚,說道:“不光是馬匹牲畜,覺華島的駐軍也要撤回,繼續接收遼鎮人馬,也要向後拖延了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