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五十八章 安定遼鎮人心(第1/3頁)
章節報錯
房子還不錯,坐北朝南的獨立三間,都是土木結構的草房。
正房有火炕、火牆,這是東北民居必備的設施。左右偏房稍微簡陋,可作雜物間,也可作牲口棚。
院子進深很大,這是為了以後停板車、堆柴禾等的用途。一步到位,免得再私蓋亂建,擠佔街道。
其實,最讓劉海山等遼鎮官兵感到欣喜和滿意的,卻是村外的幾十畝田地。按照勞力和人口分配,他家分到了二十畝。
因為是軍屬,賦稅交得很少。如果有了大牲口,或是還有能力,可以申領更多的田地,但這卻要是在明年了。
今年的安置是固定的,每個村子共是五十戶,遼鎮官兵佔有其中的三十戶左右。
那十幾戶居民遷徙過來的時間,比他們早將近兩個月,已經適應了這裡的生活習慣,正好能給這些新到的鄰居進行指導。
“菜粥一會兒就好,我去把小丫叫起來。”妻子看到十五六歲的兒子小柱慢吞吞地走出來,笑了笑,轉身進了屋。
劉海山把今天的活兒又交代給了小柱,還吩咐他注意村公所的通知,糧食、鹽等物資若是到了,直接去扛回來。
“爹,我知道了。”小柱洗了把臉,用布巾擦乾淨,開口問道:“後天有集市,家裡還缺不少東西,是不是得弄個板車往回拉呀?”
官府已經儘可能地為移民配置傢什,但也總會有所欠缺。考慮到這種情況,每戶新移民都會發放安家費,讓他們自行購買。
當時的遼南三州,百姓使用的運輸工具就是板車,或者是獨輪車,都是木製,打造簡單,使用也很方便。
雖然這也算是家庭必備,但卻需要移民自己或買或造。村公所也有那麼幾輛,如果閒著也可以去借用。
劉海山說道:“這個事情已經想好了,到時候我和你孫叔、李叔一起去集上,一輛車就把要用的都拉回來。”
“我也想去,看看集市熱不熱鬧。”小柱少年心性,就要看個新鮮,甚是期待地望著父親。
劉海山摸著腮旁的鬍子,眨巴著眼睛,好半晌才勉強點了點頭。
小柱立刻高興了起來,臉上綻著笑容,迫不及待地去院角抱出一堆樹枝,挑揀著做柵欄的材料。
劉海山臉上露出些許笑意,正好看到院外出現的人影,便高聲打著招呼,“老李,幹啥去?”
戰友老李是個膚色黝黑、身材矮壯的漢子,呵呵笑著走近過來,說道:“昨晚在地裡下了幾個夾子,趁早趕緊收了,看看也沒啥收穫?”
“那得趕緊收了,別誤傷了人。”劉海山說道:“後天大集,咱們弄個板車,去買些傢什回來啊!”
“行啊!”老李痛快地答應著,“俺家缺兩個罈子,醃鹹菜的。”
“吃過飯我去村公所,把板車借出來,今天先砍一車柴,明兒就去趕大集。”劉海山笑著說道:“順便問問老孫,要不要一起去。”
老李點著頭,說道:“以後用板車的時候多了,要不咱三家去買一輛,或是找木匠打也行。”
說著,他伸手指了指,說道:“村頭第五家,聽說就是個木匠,打輛板車的話,就是包料也沒幾個錢兒,關鍵是日後用著方便。”
劉海山趕忙說道:“那好啊,你去問一下,就這麼定了。老孫要是不要,咱兩家弄一輛。”
老李點頭答應,告別了劉海山,扛著鋤頭回家吃飯。
“李叔又去看他家地啦!”小柱抱著挑好的木棍走了過來,有些好笑地說道:“還扛著鋤頭呢,不刨兩壟,就不踏實似的。”
劉海山倒沒有取笑的意思,他理解老李的心情,因為和他一樣,看著那肥沃的土地,就心中激動興奮。
“你李叔家人口多,分了將近五十畝,這可得好好盤算咋種。”劉海山解釋道:“就算不當兵了,靠著這些田地,全家也吃喝不愁啊!”
小柱還不是能夠完全理解,正好母親出來叫吃飯,也就不再和父親討論田地的事情。
混和著白菜、土豆的玉米粥,冒著熱氣,散發著香味,吃上兩碗,又暖又飽,讓人感到舒服愜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