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行軍票的作用越來越顯現出來,既能買糧,又能購買其它日用品,與銀子無異,老百姓也很快就接受了這種新貨幣。

只要信用建立起來,主要的糧食和食鹽能得到保障供應,流通就沒有阻礙。

儘管是內迴圈,但老百姓創造的價值遠超過所支付的軍票,東江鎮內部的財富也就在不知不覺中積累起來。

當然,現在看得還不是很明顯。畢竟,毛文龍和陳繼盛等人,還惦記著一年後兌換銀兩的事情。

但在郭大靖看來,只要有節制地發行軍票,只要軍隊能不斷地勝利,只要老百姓能吃上飯,就沒有什麼大問題。

而透過發行軍票,朝廷給東江鎮發的餉銀省了下來,可以購買戰馬、火藥、鐵料等戰略物資。

金州的各項建設正蒸蒸日上,郭大靖這邊的工作也有了突破性進展。

一座新建的工坊內,用坩堝鍊鋼製造出來的高碳鋼鑽頭經過了測試,令人滿意的報告呈到了郭大靖的面前。

製造火槍最為費時的就是鑽管,史載:鑽一根槍管大概需要一個月的時間。

除了沒有現代機械裝置和強勁動力外,郭大靖發現連最基本的工具——鑽頭,都有問題。

雖然當時的鑽頭是用比較硬的鋼,但也是比較硬而已,與後世鑽頭的特種鋼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
於是,郭大靖藉助於空間,以及燒製玻璃的經驗,經過反覆實驗,終於研究出了粘土坩堝鍊鋼。

雖然坩堝鍊鋼的產量很低,且出鋼的品質也不好控制,合用的鋼出爐率不高。但作為工具鋼,本來需要的也不多,只要效能優異就行。

“大人,小的們用此鋼鑽,只用五天,便鑽好了一支槍管。”花白鬍子的工匠恭身彙報著,臉上被常年的爐火燻得黑紅,但依然能看出露出的喜色。

從三十天到五天,效率提高了數倍不止。郭大靖覺得還應該有提高的潛力,但現在的突破,也足以令他感到振奮。

“辛苦了,趙師傅。”郭大靖笑著稱讚,又拿出三十兩的軍票,“郭某言出必行,這是獎金,趙師傅拿去分了吧!”

“多謝郭大人。”趙師傅樂得咧開了嘴,上前接過軍票,只覺得拿在手上,是那麼的沉重。

三十兩,可不是個小數目。當兵打仗的,每月餉銀才七錢,外加一斛米呢!

重賞之下必有勇夫,郭大靖知道自己催得緊,以趙師傅為首的幾個工匠是加班加點地試驗,光坩堝就用不同材料和配方做了上百個,才最後確定下來。

磨刀不誤砍柴功。

有了高硬度的鑽頭,最難造的火槍槍管便能大大提高生產製造的速度,軍隊中火槍的裝備速度也將大大提升。

郭大靖已經決心用輕型火槍配刺刀,把軍隊中的長槍全部淘汰。甚至於,如果火槍的數量足夠,刀盾兵也不用了。

重火槍雖然缺乏近戰肉搏能力,但和輕火槍兵進行混編,也能得到輕火槍兵的保護。

這樣算下來,部隊的火力將提升一倍不止。隨之而來的,則是整體實力的大幅增強。

“給你們放兩天假,回去和家裡人聚聚,也歇一歇。”郭大靖很人性化地對趙師傅說道:“沒日沒夜地幹了這麼多日子,著實辛苦了。”

“大人更辛苦。”趙師傅躬身致謝,猶豫了一下,說道:“有件事情,小人還想厚著臉皮請大人給解決。”

“是有關田地的事情吧?”郭大靖淡淡笑著,說道:“郭某聽說了一些,你再詳細講來。”

對於工匠們的實際困難,郭大靖願意在不太過分的情況下予以幫助,以使他們能安心工作。

在郭大靖的心目中,工匠們都屬於技術人才,雖然文化程度不高,但潛力很大,日後還要多多倚仗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勤勞。

而且,郭大靖願意傾聽包括工匠在內的廣大軍民的意見和建議。

金州的建設採取了很多新模式,實施了很多新政策。這有別於以前軍戶制的粗放管理,肯定會帶來很多的問題。

及時發現,及時解決,及時調整,才是最好的辦法。

就目前的金州來說,能夠管理政務的官員太少了,很多都是矬子拔大個,勉強勝任,甚至是趕鴨子上架。

沒辦法,能夠識文斷字、能寫會算的人太少,缺乏實際從政經驗的人也太少,也只能邊幹邊學。

正因為如此,在政策的執行中出現偏差也不可避免。

況且,人都是有私心的,為自己和家人謀取私利,也是有的。

陳繼盛在聽到了很多反映後,也開始解決這些問題,並對郭大靖率先倡導實施的教育補習的辦法大加讚許,著力推廣。

這才是大半個金州,以後收復的失地更多,政務工作更繁雜。

在金州這個實驗地培養政務人才,增加他們的經驗,提高他們的能力,也是為將來作準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