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九章 稱帝獨尊的阻礙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代善的態度雖然沒那麼激烈,但也很反感在自己的兩紅旗安插別人,分薄他的權力。
最後的結果是妥協,固山額真可以設,但必須是本旗中人,而不是皇太極來隨便派遣。
即便如此,皇太極也等於是贏了一半。
因為鑲藍旗的固山額真是濟爾哈朗,雖然是阿敏的弟弟,卻忠於皇太極。
正藍旗的固山額真是德格類,是莽古爾泰的弟弟,但因莽古爾泰弒母,德格類和他有隔閡。並在皇太極繼位時,擁立有功。
兩紅旗就不用說了,固山額真本就不重要。因為代善只是名義上領一旗,其子薩哈廉領一旗。而薩哈廉比較忠於皇太極,是皇太極的助力之一。
兩白旗比較特殊,是由努爾哈赤時的兩黃旗換服所改,相當於原來的天子親兵,連皇太極也不敢輕動。
阿濟格自領鑲白旗固山額真,正白旗固山額真則是蘇克薩哈,皇太極的分權之計似乎並不算成功。
但從整體上看,固山額真的設立,皇太極達到了部分的目的。再加上他汗王的身份,在議政會議上還是有相當的話語權和決斷權的。
當然,這離他的稱帝獨尊還差得遠。謠言造成的阻礙,以及後金高層的猜忌防範,並未消除。
只不過,汗王這個身份,對於皇太極來說,是最大的優勢。
不管是大貝勒,還是小貝勒,若是真有錯處被皇太極抓到手中,只要議政會議透過,處罰就能夠得到執行。
從目前的議政會議組成人員來看,皇太極稍占上風。
支援他的未必就忠於他,但與他死硬抗衡的,也就莽古爾泰和阿敏,其他人多是見風使舵,或是不願輕易得罪汗王。
反過來說,莽古爾泰和阿敏也挺鬱悶,連自家兄弟都不與他們站在一起,你說這事弄得。
而藉著征討察哈爾部的大勝歸來,威望有所提高的皇太極,已經選中了下一個打壓的物件,那就是莽古爾泰。
阿敏所部在攻打朝鮮時損失較大,皇太極又故意少給他補充,鑲藍旗的實力到現在都沒恢復,皇太極就暫時放過。
儘管莽古爾泰變得小心翼翼,但欲加之罪,何患無辭。進攻金州就是一個機會,皇太極已經想好了計劃。
……………….
金州進入了準戰備狀態,軍工作坊加班加點地生產製造,火炮槍枝彈藥向前線不斷輸送,防禦設施也得到了完善和加強。
但對於金州百姓,出於穩定人心的需要,建虜可能要大舉進攻的訊息,卻並沒有擴散傳播。
皮島本部派出了孔有德、李九成所率領的後協,趕到金州支援。而他們打著的旗號,卻是幫助秋收。
沒錯,早熟品種的土豆和黑麥在九月中旬,已經成熟,開始收穫了。
秋收是忙碌且勞累的,卻也是高興喜悅的。豐收了,大半年的付出,汗珠掉地摔八瓣的辛苦,終於換來了這不愁吃喝的激動。
去年在廣鹿島和鹿島等地種植的土豆和黑麥,基本上都留作了種子,老百姓都沒有品嚐。
今年不同了,種子留得足足的,剩下的也是成車成堆成袋,可勁兒吃。
田地裡,到處都是割麥掘土豆的身影,哪怕是小孩老人,能走動的也都參加了秋收。
翻湧的麥浪一眼望不到邊,人們彎著腰,揮動著鐮刀,熱火朝天地收割著麥子。
春耕秋收,是最忙的,也是最累的。別看一摟一割的動作挺簡單,但重複千百遍試試,沒幹過農活兒的一會兒就腰痠背痛,兩眼發花。
揮汗如雨還是輕的,手上磨出老繭,磨出水泡,汗水一漬,那滋味……
可不管是軍人,還是百姓,都是苦出身,或者說都是莊稼把式。吃得了苦,受得了累,豐收的喜悅讓人們忘卻了疲累,忘記了辛苦。
“當家的,吃飯啦!”妻子在地頭大聲招呼著,身旁還跟著小妹和兒子。
張膀又割了兩鐮刀,把麥子整齊地碼放好,才直起腰,粗嗓門回應著,滿臉是笑地走過去。
官上的準備是充分的,為了秋收能吃得好,更有體力,每家多發放了十斤米糧,還有幾條魚乾和三四個鹹鴨蛋。
平常可以半飢不飽,或是隻吃兩頓飯。但豐收在即,搶秋爭麥的緊要時候,不能吝嗇。
雜糧餅,煮土豆,稀粥,烤魚,鹹菜,還有切成兩半的鹹鴨蛋。對於老百姓來說,已是少有的豐盛。
一家人坐在地頭的樹下吃著飯,說笑著,估算著交完公糧,自家還能剩下多少。
雜糧餅用油煎過,焦黃焦黃的引人食慾,張膀卻把餅子和鹹鴨蛋塞給了妹子和妻子,拿起煮好的土豆,皮一剝,就著鹹菜,大口地吃了起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