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三十二章 戰爭遠離,百姓的信心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老何頭兒嘴巴微張著,被女兒乾脆利落地拒絕,一時沒反應過來。
“再過兩天就是大集了,到鎮上看熱鬧多好。”桂花抬頭看了老爹一眼,說道:“家裡不是要買鹽買羊嗎?”
老何頭兒有些無奈,搖了搖頭,轉身走了出去。
妻子早逝,女兒是自己寵的,來遼東是順她的意,這嫁人也是勉強不得,儘管他是為了女兒好。
先等一等也好,大兒的婚事卻是更著急的事情。聽說村上暫時又要安置些百姓,若是有合適的女子就最好。
初來乍到,都想盡快找個依靠。現在也算攢了點家底,至少能吃飽穿暖。
老何頭兒這樣想著,暫時又把女兒的事情放到了一邊,忙著準備趕集的東西。
桂花依舊認真地練字,只要考下小學的文憑,她相信一定能找到工作,至少也會象小琴那樣。
而且,透過與吳姐和小琴的接觸,她的眼界開闊了不少,資訊也知道得更多。
遼東肯定是會被東江軍平定的,那是多大的地盤,比現在大了十倍也不止。管理這麼大的地方,又需要多少識文斷字的工作人員?
桂花微抿起嘴角,帶著一絲笑意,憧憬著未來,更加地有信心。
………………
戰爭並未遠去,但穩固而安全的根據地,卻能讓百姓安居樂業,讓將士們有放鬆休息的港灣。
相比於遼南,遼東顯然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。除非駐守重兵,抵擋住建虜的進攻,才能安置百姓,墾殖耕種。
郭大靖率領部隊,從鴉鶻關破關而出,南下輕取孤山六堡,順利地進入到寬甸地區,已經過去了四天。
遭到重創的建虜倉促間難以再組織起足夠的兵力,孤山六堡的建虜也是非滅即逃,沒有什麼激烈的戰鬥。
但郭大靖並沒有掉以輕心,回到寬甸根據地,便開始調兵遣將,落實他的軍事佈署。
一路上,郭大靖一直在思索接下來的作戰,以及建虜慘敗後的反應。
如果我是多爾袞,首先就是要放棄海州,重兵防守遼陽,前哨則放在鞍山。這樣的話,會省出很大的兵力,並且減弱側翼對遼沉的威脅。
這已經是最大限度的收縮防禦,遼陽是底線,絕對不能失守。除非建虜放棄遼沉,退回到建州,甚至是更北的苦寒之地。
因為老奴的墳墓就在沉陽城外,被東江軍打到沉陽是不可想象的。要麼刨墳挖墓,把棺材搬進城裡;要麼重兵守衛,同時還有沉陽城也要守住。
腦袋得進多少水,才能做出這樣的佈置?在郭大靖看來,只要遼陽被攻破,建虜多半就要棄沉陽而北竄。
所以,遼陽恐怕就是敵我雙方的決戰之地。
而此次攻襲建州的作戰,對於全域性的影響,就是讓建虜不得不顧慮遼東方向的威脅。對此,建虜可能有兩種選擇,一是守,二是攻。
守的話,就要加強遼陽東面連山關的防禦力量,還有沉陽側翼本溪一線的防守。
攻的話,就是在冬季發動,將遼東的東江軍擊敗,徹底緩解壓力。
在特戰營的實力還沒有得到大幅加強的情況下,死守死戰不是好的策略。既然沒有百姓需要保護,也就沒有非要佔領地盤的必要。
況且,建虜如果發動,目的也不是攻城掠地,而是要重創對手,使其難以構成威脅。
敵人想要的,你就千萬不能如其所願。只要兵力不損,放棄大片地盤,也不影響要發揮的作用。
有了這樣的考慮,回到寬甸,在郭大靖的命令下,特戰營便迅速調整了佈署。
原來鳳城是要力爭守住,並駐守三千多人馬,屯積了大量的作戰物資的要地。現在,人馬大部撤出,作戰物資也分散轉運,只作為前哨警戒的據點。
同時,郭大靖與林慶業、崔孝一聯絡,約期在鎮江會面,商討兩軍協同,並肩與建虜作戰的計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