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珍兒還小,可每天能識會寫五個字,用不了多長時間,文化水平就能超過大明多數的百姓了。

“珍兒真棒,真聰明。”陳文繡笑著誇獎,讓珍兒笑得咯咯的,露出了小豁牙。

陳文繡給女兒挾著菜,心裡感到非常的寬慰,初來遼東的那種擔憂惶恐已經蕩然無存。

不管是新來的,還是已經穩定下來的老移民,來到遼東能夠迅速安定的原因很簡單,那就是能吃飽肚子。

同樣,他們背井離鄉來到這陌生的土地,也是被飢餓所逼,就是為了一口吃的。

只要能吃上飯,老百姓都是很淳樸,很老實的。但歷朝歷代,包括現在的大明,卻難以滿足成千上萬的老百姓這最基本的生存條件。

真的是沒辦法解決嘛,窮得恨不得把一個銅錢掰成兩半花的崇禎,真的不知道大明的財富都聚斂到了誰手中嗎?

只要有錢,從江南購糧,甚至從海外大量採購,起碼讓老百姓能喝上稀粥,也不至於弄到民亂四起、難以控制的地步。

戰爭和災害的破壞力哪個大,確實不好用準確的資料來進行評估。

但東江鎮在遼東這塊戰亂之地,給了老百姓安定的生活,卻是十分不易,也是大明朝廷所學不去的。

郭大靖率部奔襲建州,毛文龍帶兵壓在海州,就是這樣的大行動,對遼南根據地的百姓來說,似乎並沒有什麼影響。

秋收已過,百姓們還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,還在按照自己的計劃生活,向著更好的目標努力。

民兵有了更多的空閒時間,訓練也頻繁起來,新增加的科目便是火槍訓練。等到明年,如果需要,東江軍一下子就能徵召數萬火槍兵。

百姓們則在忙活著過冬的準備,醃酸菜、鹹菜,準備燒柴,扒炕清灰等等,是必不可少的。

一大缸酸菜,一缸辣白菜、蘿蔔,這是桂花家今冬要醃製的。

桂花忙碌了半天,終於把酸菜醃進了缸裡,吃過午飯,也顧不得休息,就在自己的小屋裡開始讀書認字。

自從與小琴在集市上的一番交談後,桂花是真羨慕,對於出外做工是更加的期待,學習的熱情也空前高漲。

夜校是天天不落,向人請教也不覺得丟臉,連村上比她小的孩子,她也能開口詢問請教。

吳姐和小琴的經歷,似乎給桂花開啟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戶,在她看來,那是充滿光明和前途,也是她所希望的生活。

並不是呆在村子裡不好,也不是她嫌幹農活兒累,就是覺得那種生活過於枯躁。

柴米油鹽,做飯帶娃……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彷彿就是陷在時間迴圈中,難以解脫,儘管桂花並不知道什麼時間迴圈這個概念。

為了理想,為了那光明的前途,在沙盤上一筆一劃地寫著字,桂花象個後世小學生那般認真學習的樣子,令人動容。

“桂花,桂花。”外面傳來老爹的呼喚,桂花頭也不抬地應了一聲,把最後兩劃寫好。

何老頭兒撩簾進了屋,看女兒又在學習,心中有些不喜,但家裡又沒什麼活兒,他也不好說什麼。

“爹,什麼事兒呀?”桂花抬起頭,開口問道。

何老頭兒嘿嘿笑了兩聲,說道:“老陳家蓋新房,明天上大梁,你不去看個熱鬧兒?”

“不去,沒意思。”桂花很乾脆地作了回答,又低下頭,抹平了沙盤,寫起字來。

老爹的意思,桂花能不明白?

老陳家是老戶,家裡還有個當兵的兒子,餉糧加軍屬的優待,日子過得算是村上的最好的。家裡的二兒子到了婚配的年齡,老爹最近就時常地掛在嘴上。

看熱鬧是假,讓自己和陳家二小子多個接觸的機會是真。可自己,對陳家二小子沒感覺,也不想這麼早就成親嫁人。

小學畢業考試一年兩回,秋後的這回是來不及了,心裡沒底。可明年三四月份的那次,自己一定要爭取考過。

時間挺緊,正趕上冬季農閒,不好好努力,哪有心思考慮亂七八糟的事情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