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對於郭大靖,平遼滅虜是個里程碑,卻不是人生的終點。戰爭還會持續,但卻不再是在遼東。

向北可以收服蒙古諸部,打擊虎墩兔,徹底解決大明北方的邊患;向南,就是平定國內的動亂,使更多的大明子民能安居樂業。

再把眼光放得更遠,郭大靖還要與海上霸主鄭家進行爭奪,把海貿的鉅額利益奪回來,用於大明的建設,用於解救處於大災害中的大明子民。

還有已經進入亞洲的西方殖民者,最先要開戰的,就是竊據在臺灣的荷蘭人,以及在呂宋屠殺華人的西班牙人。

目標十分遠大,但郭大靖卻很年輕,他有足夠的時間去實現。二十年,三十年,甚至是四十年,他都等得起。

郭大靖暫時拋開這些思緒,對方正化說道:“經此一戰,建虜的頹勢更顯,郭某有意上奏朝廷,對建虜展開政治攻勢,分化瓦解,以利平遼的儘快實現。”

方正化露出喜色,說道:“不知郭帥有何高見,可否先說給雜家聽聽?”

郭大靖呵呵一笑,說道:“正是要說出拙見,請方公公指點。”

建虜之所以有這樣的稱呼,簡單的很,就是原來佔據的建州。但整個女真人的劃分,卻不是那麼簡單。

在老奴統一女真各部之前,葉赫部、哈達部、烏拉部和輝發等部都有些實力。只是由於明廷的失誤,以及李成梁的包庇,才給了老奴機會。

在這個過程中,自然是血腥和殘酷的,葉赫部和其他各部都死了很多人,說起來算是有血仇的。

只不過,建州女真恩威並施,最終穩定了局面,與各部族人合併而稱為滿族。

但形勢是在變化的,人心也更是多變的。跟著建州女真東征西戰,能得到足夠的好處,自然沒有怨言。但建州女真若是衰落,沉渣重新泛起也很正常。

就象歸附建虜的蒙古諸部,雖然在明面上不與大明為敵,可還是派人跟著建虜劫掠獲利。

但要是建虜這棵樹要倒了,猢猻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。

“能夠分化女真人?”方正化對於郭大靖的設想,表示了懷疑,並不是很相信建虜會內亂。

郭大靖澹澹一笑,說道:“能內亂更好,不能也讓建虜心生猜忌。就算其他女真各部現在沒有這個心思,可給他們多個選擇,等建虜窮途末路時,他們會甘心陪葬?”

人心這個東西,最是複雜,也最是多變。郭大靖並不奢望離間之計會立竿見影,只要在建虜心中播下種子,在合適的時候,就會生根發芽。

凡事還是要靠自己,這個宗旨絕不會變。只要繼續打擊建虜,頹勢越明顯,女真各部,乃至蒙古諸部,在心理和態度上就會有更大的改變。

方正化似有所悟,思索著緩緩點頭。

不管有沒有用,反正也不用付出太多,只是萬歲下個旨意,或朝廷出個政策罷了。

給葉赫、哈達、烏拉和輝發等部指定地方居住,首領賜予官職,並給予在平遼滅虜中有功者封賞,郭大靖的計策就是這麼簡單。

在目前看來,似乎有些異想天開,有些可笑。但量變到質變,需要一個過程,是否成功,還要看形勢的變化。

說得形象些,就好象朝廷現在封豪格為建州衛指揮使,他會嗤之以鼻,其他奴酋也會恥笑大明使出如此低階可笑的離間之計。

但建虜敗亡之際,豪格會不會有想法,接受這個選擇?其他奴酋到那時還會絕對信任豪格?

“郭帥此計甚妙,雜家也會上奏,助郭帥一臂之力。”方正化終於表示了贊同,儘管不是很重要,但這個姿態,還是讓郭大靖很欣慰。

崇禎對於宦官的信任,並不比天啟帝差多少。特別是受到建虜入關、袁崇煥欺騙的刺激,會更加地重用太監。

郭大靖對於宦官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歧視,但所有的貪官、壞官都是他的敵人,包括太監在內。

方正化在他看來,人還不錯。至少,不會橫加手腳,給他造成什麼阻礙,他也沒有得罪的理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