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二十五章 建虜的憤怒(第1/3頁)
章節報錯
在外人看來,郭大靖雖然殺起建虜來心狠手辣、毫不留情,但為人還是比較寬和可親的。
不管是對士兵,還是百姓,郭大靖也確實體現出這樣的脾氣稟性,就象毛文龍所說的心軟。
沒人知道,郭大靖其實還有狠辣的一面,那就是別擋他的路。
管你什麼官階,管你是不是皇帝的近臣,要是觸犯到他的逆鱗,殺人也不會成為他的心理障礙。
就象當初在廣鹿島的監軍太監趙光,郭大靖可不只是嚇唬他。如果逼不得已,是真的敢弄死他。
“方公公,你也看到了土豆的產量,還有黑麥、玉米的適應性,更應該向萬歲大力推薦。”郭大靖認為這件才是大事,朝廷的反應遲鈍,讓他甚為不解。
方正化苦笑了一下,說道:“郭帥呀,你當雜家不上心嘛?西北民亂四起,有口吃的也不至於此。雜家春耕前便上奏過,秋收後的產量也報了上去,可卻沒有迴音。”
郭大靖相信方正化沒有說謊,這件事情之所以沒有落實,可能崇禎不太重視,其次則是大明的官僚系統和行政執行力已經低下到令人髮指。
恐怕就算崇禎下了聖旨,各地官府也不會上心,更能取信於百姓,改種他們並不熟悉的作物。
郭大靖無奈地搖了搖頭,更深切地感受到了王朝末日的種種衰敗之象。
這是一場天災人禍交織的浩劫,郭大靖為之心痛,卻又無奈無力。能讓他得到些安慰的,是他在力所能及地挽救著大明子民的生命。
盡力了,就問心無愧。
郭大靖坐在馬上的身體重新挺直,眼中又閃現出自信而昂揚的光芒。
現在,他正在進行著一場偉大的事業,其意義重大到關係到整個華夏的命運。
雖然沒人相信,就是現在頹勢盡顯的建虜,會竊據天下,耗盡華夏民族的氣運,並陷入到屈辱至極的黑暗年代。
………………
而就在郭大靖率主力中途改道,撲奔鴉鶻關的第二天,濟爾哈朗、杜度率領八千精騎趕到了赫圖阿拉。
只是差了一天,形勢已經難以挽回。
星夜赴援完全失去了作用,留給濟爾哈朗等建虜的,是燒成廢墟的興京,只有孤零零的,被燻黑的殘破城牆。
空氣中還充斥著煙熏火燎的焦湖味,以及燒烤皮肉的臭味。城堡內卻沒有了半點人聲,墳墓般的死寂中,偶爾有老鴰發出沙啞的難聽的叫聲。
濟爾哈朗陰沉著臉,邁著沉重的腳步在城中漫無目的地走著。眼中都是燒得塌架的房屋,只剩下焦黑的牆壁悽慘地立在那裡。
儘管呆在遼沉享福,已經有多年不回赫圖阿拉,但眼前的慘景還是勾起了濟爾哈朗的回憶。
在薩爾滸之戰前,這裡就是老奴和他的子侄居住的地方。
如果說遼沉相當於他們發達後在大城市買的別墅,赫圖阿拉就是他們鄉下的老宅。
睹物思情,怎麼能不讓濟爾哈朗和杜度心有慼慼,生出憤怒和痛恨。
突然,眼光一凝,濟爾哈郎停下了腳步,兩具燒焦的屍骨吸引了他的目光。
雖然已經面目全非,濟爾哈朗還是能分辨出那是一大一小兩個人,緊緊摟在一起,縮在一堵半塌的牆角。
或是母子,或是父子,或是爺孫倆,仔細深究已經沒有意義。濟爾哈朗眯了下眼睛,手緊緊地握成了拳頭,指甲都差點陷進肉裡。
“瑚星阿該死!”身旁的杜度也看到了這悽慘的一幕,牙齒咬得咯咯作響,一個字一個字地從口中迸出。
從城中的屍體數量,以及組成,很容易得出結論。
瑚星阿在敵人來攻時,沒有選擇堅守待援,而是魯莽出擊,卻又遭到了慘敗,使得赫圖阿拉防守空虛,以至被敵趁虛摧毀。
濟爾哈朗挑了下眉毛,對瑚星阿這個只會逞匹夫之勇,卻頭腦簡單、缺乏謀略的傢伙,也生出憤恨。
正是這個傢伙的輕敵出擊,使得敵人能夠輕易攻破赫圖阿拉,並將城內的軍民不分男女老弱,全部殺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