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一十九章 野戰開端(第1/3頁)
章節報錯
對於將領來說,建功立業是他們的理想和希望。對於士兵來說,一是能養家湖口,二是能報仇雪恨。
從東江軍的組成來看,與建虜有深仇大恨的,佔據多數。這也是與遼鎮最大的不同,儘管都是遼人為主體。
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,但多數士兵並不能戎馬一生,他們還是希望戰爭能早點結束,和家人平安快樂地生活。
可哪怕是為糧餉而當兵,東江鎮也爭取給他們最好的待遇,讓他們能夠後顧無憂,專心作戰。
畢竟,糧餉充足是一支軍隊是否有戰鬥力的基本條件。隨著軍隊的不斷擴充,與建虜有切身仇恨的,也會越來越少。
所以,甲堅兵利,糧餉充足,軍紀嚴明,便成了保持東江軍戰鬥力的三大要素。
其實,封建時代的軍隊,也沒有太過複雜的手段,來保證戰鬥力。能做到這三點,已經很了不起,堪稱強軍了。
郭大靖對於東江軍的改造,除了軍人待遇的提高,還有社會地位的提升。見官不拜,躬身捶胸禮,陵園祭祀等等,都是政治方面的。
以從軍為榮,以軍功為耀,在東江鎮軍民中,已經形成了風氣。即便是退役,也會得到官府各方面的照顧,能夠昂首挺胸地接受百姓們敬慕的目光。
而對武人崇尚的風氣,對剛來的移民感觸還不算深,對於東江鎮的老百姓來說,卻已經知之甚深。
家中有個軍人,不說掙到的糧餉,就是各種優待的政策,也足夠一家從溫飽階段向前邁進一大步了。
所以,嫁給軍人,便成了很多家有女兒的百姓的首選。說什麼自由戀愛,在那個時代,就是父母之命。
對於將士們的婚姻,郭大靖也制定了規章制度,主要是鼓勵和幫扶。並沒有不許婚配的限制,從人口增加的角度,甚至希望已婚有子女的男子從軍。
“十五從軍徵,八十始得歸”,這種情況在東江軍中是不會出現的。正常的服役年齡規定在二十至四十,軍官的年齡還要更放寬。
當然,這是現在的規定。如果遼東平定,部隊就要裁撤縮編,退役後的官兵也將衣食無憂,家人團聚。
而且,退役後根據年限和戰功,還有一筆大的獎勵,足以令人動心。
只要平定了遼東,一切都不是問題,根本不用擔心物質方面跟不上,說了不算的事情發生。
對軍人的優待政策是越來越完善,東江軍的戰鬥力也隨之不斷提升。在幾年來的作戰中,體現得越發明顯。
就在特戰營潛近鴉鶻關的時候,郭大靖率領的部隊在通化和赫圖阿拉之間,又與建虜展開了一場激戰。
這支建虜是赫圖阿拉的三千守軍,得到訊息後,幾乎是傾巢出動,前來截擊孤軍深入的敵人。
在甲喇額真瑚星阿看來,敵人應該是三四千人,最多五六千人的規模,性質也是襲擾牽制,並不可能是主攻。
所以,他在向沉陽派出信使,並向周邊通報情況後,便率守軍全體出動,要在野外擊潰敵人。
對於守城,瑚星阿覺得己軍並不擅長。野戰才是建州勇士的優勢,能夠所向披靡,以少敵多。
而且,如果只是龜縮赫圖阿拉,就意味著其它地方要遭到敵人的破壞和摧毀,他並不希望是這樣的被動。
初戰的結果似乎也驗證了他的判斷,先是一千,後是兩千敵騎,在接觸之前,便先後掉頭逃竄,根本不敢與建州勇士交鋒。
“追擊!”瑚星阿並沒有多少猶豫,便下達了命令。
兵力相當,騎兵對決,建州勇士的無雙騎射,將給敵人以沉重的,甚至是殲滅性的打擊。
敵人在發射旗花火箭,可在瑚星阿看來,即便後有援兵,哪怕是一倍的敵人,在野戰中也不是己軍的對手。
他當然想不到,藉助於望遠鏡,劉興祚所部已經提前探悉敵情,提前發出訊號,讓後隊步兵作好迎戰的準備。
這樣做還覺得不把握,劉興祚還命令騎兵在退卻途中不時地撒鐵蒺梨,並派出小隊槍騎兵進行阻擊。
鐵蒺梨不是太多,封鎖道路做不到,槍騎兵的阻擊也不是很堅決,但遲滯敵騎一會兒,也給步兵爭取了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