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一十七章 崇禎要撤遼鎮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方正化有些恍然,又有些遺憾,搖頭道:“可惜遼西不能牽制建奴,否則,形勢會更加有利。”
遼鎮嘛,就是敢出動進逼遼沉,也是給建虜送裝備物資,送人頭罷了。
關寧軍最盛時,有十多萬人馬,不一樣只能龜縮,不敢出戰。浪費糧食的廢物,郭大靖現出冷笑,頗為不屑。
如果說毛文龍是軍閥的話,還能算是一個為國征戰的軍閥;可遼鎮的那幫傢伙,為了一己之私,何嘗有過家國之念?
方正化突然把話題扯到遼西,卻不是隨口而出。見郭大靖露出這般姿態,便試探著問道:“遼東戰事,西南叛亂,朝廷財政窘迫啊!萬歲有意撤除遼鎮,又擔心山海關沒有了緩衝。況且,遼鎮若有兵亂,亦是不好處置。”
遼東有建虜,西南有奢安之亂,國內災害頻繁且蔓延,養著光吃飯不幹活兒的遼鎮,確實讓崇禎感到很肉痛。
而且,崇禎雖然未因關寧軍擅自脫離戰場,置京城君臣百姓於不顧,而處置責罰,但心裡恐怕已經下了叛軍的定義。
經過半年多的整頓防務,薊鎮和山海關的防禦可能已有起色,崇禎要秋後算賬,也在情理之中。
郭大靖沉吟了一下,緩緩說道:“按照建奴現在的實力,絕不可能去攻打寧遠堅城,更何況是山海關。試想,連廣寧、錦州等地,建虜都不去佔……”
建虜的發動都是有其戰略目的,最主要的便是以戰養戰,沒有繳獲的,付出要大於收穫的,基本上不會去幹。
寧遠有堅城大炮,建虜有多頭鐵,敢再去硬碰?再說,也搶不到什麼,除非冬季發動,趁著海水結冰,再重演一次搶掠覺華島。
可現在的覺華島,已不象之前那麼物資充足。虎視眈眈的東江軍,更不允許建虜從容用兵,長途奔襲。
崇禎現在是鐵了心要收拾遼鎮,盡行撤入關內,也不會讓他放心。他是要盡行裁撤,使遼鎮官兵變成平民百姓,再在關內安置。
這樣的擔心也有道理,三萬遼鎮人馬是沒膽打建虜,可放在國內,卻是相當的精銳,真在京畿叛亂,肯定又是折騰得一塌湖塗。
所以,想武裝過山海關,是肯定不行的。在寧遠解散,難度也不小。直接切斷糧餉供應,又怕遼鎮降了建虜,給平遼製造大困難。
對崇禎的這些心理活動,郭大靖也能猜個七七八八。不外乎既想省錢,又想處置遼鎮洩憤,還不想鬧出大的動亂。
但在朝廷和東江鎮還沒有完全準備好之前,崇禎顯得過於心急,這很可能打亂郭大靖的既定計劃,影響到平遼滅虜的大業。
“遼鎮在寧遠還有三萬餘人馬,如果逼迫太急,他們投向建虜的話,遼東形勢可能劇變。由其導引,直攻關門,或是再次繞道入關,便又是一場浩劫。”
郭大靖思慮已定,想著先穩住崇禎,給東江鎮爭取時間,再比較妥善地處置遼鎮。
如果沒有建虜,對於遼鎮,軟硬皆可迫使其屈服。如果能吞併遼鎮,平遼的時間將大大提前。
既然崇禎已經決定撤鎮,那東江軍就可以向遼鎮下手,而不用擔心朝廷那邊的掣肘和不滿。
顯然,袁崇煥的死,使得遼餉集團接近瓦解,已經不敢在此時再觸怒崇禎。
方正化連連頜首,對於郭大靖的判斷十分贊同。皇爺確實有些心急了,連他都能看出不妥。
郭大靖邊思索,邊繼續說道:“在糧餉上可以削減,甚至可以拖欠,但要給遼鎮一線生機,不要逼到絕路。然後可以下旨分其兵,先調一萬人馬至遼南……”
儘管對遼鎮的戰鬥力十分鄙視,但郭大靖相信能夠加以改造。
當然,那些遼鎮的將領他是不準備重用的,他要的是那些普通士兵,更重要的是戰馬。
用兵不用將,先把這一萬人馬稀釋到東江軍中,徹底變成東江軍,加以嚴格訓練,也將成為堪戰之兵。
為您提供大神樣樣稀鬆的逆天換明最快更新,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,請務必儲存好書籤!
第四百一十七章 崇禎要撤遼鎮免費閱讀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