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一十三章 兵指建州衛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遼鎮的收縮,也使建虜失去了劫掠自肥的機會。朝鮮的地形地勢,以及東江軍在遼東的存在,也不是建虜能夠靠閃擊戰快速擊敗的。
那就只剩下了察哈爾部一個目標,且要出動精銳,速戰速決。或許能搶到牛羊牲畜,以及部分人口,也籠絡歸附的蒙古諸部。
“東江軍水陸發動,已經進逼至海城,從剛收到的情報,敵人的兵力有數萬之眾,光騎兵就有五六千之多。”
多爾袞的眼中閃過幾分嚴峻之色,說道:“從明國國內傳來的情報,東江鎮正在接納大批的災民。要安置災民,便要有足夠的土地。東江鎮此次發動,應該是意在海州,並對遼陽形成壓力。”
“稟奏汗王,東江軍在遼東也有異動,連山關和鴉鶻關的守軍報告,敵人的偵察愈發頻繁。”李永芳在下面躬身奏道:“不知是牽制,還是在尋找可趁之機?”
阿敏撇了撇嘴,說道:“自然是牽制無疑。東江軍的兵力,不足以發動兩線進攻。”
豪格張了張嘴,卻沒有發表意見。管它呢,由多爾袞做出判斷,對錯也皆是他的責任。
“雖說如此,也不得不防。”多爾袞沉吟著說道:“本汗擬派滿達海率三千人馬前往本溪,兼顧到連山關和鴉鶻關。”
停頓了一下,他又繼續說道:“作為海城的後盾,遼陽也要增兵,並由戰陣經驗豐富的大將坐鎮。”
轉頭看向阿敏,多爾袞微笑著說道:“二貝勒身經百戰,足堪此重任。”
阿敏垂下眼簾想了想,勉強拱了拱手,說道:“汗王有命,某自會遵從。”
“那好。”多爾袞笑得愈發親近,說道:“那便有勞二貝勒帶一萬人馬駐防遼陽,並作好增援海城的準備。”
秋收在即,勞力的缺乏,使得多爾袞也難以抽調足夠人馬。他只希望海城的防禦能夠多堅持些時間,使他有調兵援戰的緩衝。
兵力相當緊張,多爾袞坐鎮沉陽,除了濟爾哈朗所率領的另一個機動兵團,就剩下不到一萬的人馬守城。其餘的兵力,則分散在各地,不能夠馬上進行動員。
這還是他的謹慎的決定,手中握有近萬的機動兵力,以便應對突發的出乎意料的敵情。
在多爾袞看來,以目前的人馬,佔據的地盤還是太大了。東江軍在遼南、遼東形成了攻擊大金首尾的態勢,讓他很是為難。
遼沉、建州衛,多爾袞現在並不能放棄其中的一個。這便導致兵力有些分散,守衛也有強有弱。
而郭大靖正是抓住了建虜防禦佈署的弱點,開始了襲攻建州衛的大行動。
從郭大靖的角度,用後世的辭彙,來形容遼沉和建州衛對於建虜的意義,也不復雜,很好理解。
遼沉繁華,相當於在大城市買的別墅;建州衛荒僻,卻相當於鄉下的祖墳所在。
這兩個要地都是建虜難以輕言放棄的,但距離之遠,兵力之不足,使得建虜對於兩地的防禦實力,卻又是不平等的。
大別墅暫時讓你住著,祖墳嘛,待我先去刨了它!
隨著李維鸞率兩個步兵營、一千槍騎兵,以及劉奇士的騎兵營到位,襲攻建州衛的行動終於拉開了帷幕。
第一批次的部隊是一個步兵營、一千槍騎兵、特戰營一部,以及劉興祚的騎兵營。這也是為了迷惑建虜,使其難以判斷攻入建州衛的敵人的數量。
在當時的通訊條件下,難以迅速地獲得實時情報,建虜判斷失誤之後,想再作出調整,很可能已經晚了,已經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失。
在先頭部隊乘船朔江而上,在滿浦附近的江面停靠,登陸後第二天,大批的主力部隊又趕來登岸,深入建州衛。
同時,上百條兩三百石的船隻,載著一千火槍兵,押運著大量彈藥物資,沿著內河航道,向通化航行而去。
一天的時間差,足以令建虜產生誤判。一天的時間,也足以令先鋒和主力,保持安全的距離,並及時保持較為順暢的通訊聯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