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有消費能力的,自然是軍官。就是普通計程車兵,購買力也遠超過普通百姓。除了按時發放的餉糧外,軍屬免賦稅,也是一筆額外的收入。

“哥,你跟我去找吳姐和小琴吧!”桂花輕車熟路地沿著街道走向鎮府所在,邊走邊和哥哥說著話,“小琴最愛吃花生,你,知道吧?”

何順悶聲悶氣地應了一聲,卻有些侷促。說實話,小琴的長相和性格,都是他鐘意的,可他總覺得有些配不上人家。

桂花也有些無奈,哥哥就這個脾氣稟性,木訥沉悶,在吳姐和小琴跟前,連頭都不敢抬。

很快,兩人便來到了鎮府門前。看門的是個五十來歲的老頭兒,卻是眼不花耳不聾,腰板挺直,精神矍鑠。

“大爺,還認得我嗎?”桂花不怕生,笑呵呵地打著招呼,“上回來找過吳姐和小琴的。”

老頭兒眨巴著眼睛,臉上逐漸露出了笑容,伸手點了點,說道:“想起來啦,叫什麼花來著。”

“桂花。”桂花笑了起來,說道:“大爺您真是好記性。”

老頭兒不禁誇,眼睛笑得都眯了起來,說道:“你等一下哈,我找人通知一聲。”

“謝謝您啊,大爺。”桂花的嘴象抹了蜜,一口一個大爺,把老頭兒叫得心裡舒坦。

時間不大,老頭兒便回來了,還讓桂花兄妹在門房坐著等。

很快,小琴的身影便出現在了桂花的視線中。這姑娘腳步輕盈,精神狀態比剛至遼東時強得太多。

“小琴。”桂花離得挺遠,便站起身,笑著揮手,大聲叫著。

小琴揮手相應,加快了腳步,來到近前已是笑出了聲,拉著桂花的手親熱無比。

“能出去逛逛大集嗎?”桂花不太確定地問道:“不行的話,就在這坐著聊一會兒。”

小琴用力點頭,說道:“有一個多時辰的空閒,中午做飯前趕回來就成。我還真有想買的東西,你陪我逛大集好了。”

桂花趕忙示意老哥,連使了好幾個眼色,何順才緩醒過來,把那袋花生遞給小琴,卻訥訥地說不出什麼話。

“上回跟你說過家裡種了花生,順道給你送一些。”桂花只好開口說道:“甭嫌少,權當個零食吃。”

小琴伸手接過,也不矯情,笑著致謝,把花生先留在門房,她和桂花挽著手走上了街道。

“吳姐呢,很忙嘛?”桂花向後望了一眼,開口問道。

“吳姐去港口接船,要過幾天才能回來呢!”小琴說道:“內地鬧了災,有好幾萬老百姓活不下去,都來遼東生活了。”

“好幾萬?”桂花瞪大了眼睛,有些吃驚,“那麼多,糧食還夠吃嘛?”

小琴呵呵一笑,說道:“放心吧,官倉裡有足夠的糧食。再說,各家誰不存糧,你還怕餓著?”

桂花點了點頭,說道:“我家倒是不怕,土豆存了滿窖,黑麥和玉米也有很多。”

“那不結了。”小琴抽了抽鼻子,笑著說道:“你送我花生,我請你吃烤紅薯。新鮮東西,今年才在瓦房店試種成功,烤著吃可香了。”

老百姓是不太敢試種什麼新作物,拿一年的收成開玩笑。可軍屯就不同了,郭大靖也希望能在遼東有更多的適合種植的作物。

而地瓜和土豆都是在地裡長的,習性差不多,便在瓦房店試種了百八十畝。今年風調雨順,地瓜的試種也算成功,產量令人滿意。

與土豆的產量相比,地瓜並不遜色,田間管理到位的話,幾乎是不相上下。

即便如此,官府也沒有鼓勵百姓種植的意思。明年的軍屯,可能會擴大種植的面積,也只是為增加農作物的品種,豐富餐桌而已。

今年百多畝的地瓜,差不多收穫了二三十萬斤。一半將製成地瓜乾兒,作為零食銷售;另一半則是分到各地,煮了烤了,讓老百姓也品嚐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