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路同行,這可能是毛文龍對郭大靖的又一次考核。顯然,他是滿意的,可以放心地把軍事交給郭大靖,安心地在金州衛坐鎮。

已經晉爵封侯,還是持尚方寶劍的一方節將,毛文龍自覺已經到達了人生的頂點,再難有寸進。

已經是大明最有權勢的武將,你還想怎麼滴?難道遼東都容不下你,想著去坐紫禁城裡的那把龍椅不成?

你再拼命的建功立業,會讓皇帝很難辦的。什麼叫不賞之功,功高鎮主的下場,毛文龍這個封建的腦袋,比郭大靖更清楚。

郭大靖,或者東江軍,再立功勳的話,毛文龍自然也會有獎賞,但卻不至於太高。什麼金銀財寶,什麼榮譽計功,毛文龍自認還承得起。

激流勇退還有些早,毛文龍覺得平遼之後,便是自己告老回鄉、光宗耀祖的時候。

小橋流水,江南煙雨,那裡才是自己繞兒膝下、安享天倫的夢牽之地。

對於毛文龍的心思,郭大靖並不能完全猜到。並不是他不夠聰明,而是他沒有那種封建社會的思維。

什麼叫不賞之功,什麼叫功高鎮主,難道身為軍人,功業還有天花板?難道為國為民屢立奇功,最後的結局就只能是“死”才能讓皇帝安心?

侯爵算個啥,上面還有公爵,還有郡王,還有親王呢!憑什麼就是姓朱,狗屁不是的東西,卻能稱王,就能榮華富貴?

什麼衣錦還鄉,什麼光宗耀祖,什麼永鎮遼東,都不能令郭大靖滿足,他的野心比天還大,他的志向比天還高。

………………

時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,固定而單調地走著自己的步伐。

不管東江軍在擴軍訓練,不管建虜如何穩定內部,也不管紫禁城中的皇帝,如何自認為英明神武,做著勵精圖治、中興大明的種種努力。

一個多月的時間轉眼而過,春天的氣息愈發濃重,又是一年的春耕時節。

民以食為天,對於春耕秋收的重視,從古至今,都是一樣。甚至於在古代,在這兩個時節,連戰爭都不會發動,以免誤了一年的收成。

縱觀古代的戰爭,多發生在秋後。一來,秋收之後,本身有了糧草積蓄;其次,還可以“因敵就食”,以戰養戰。

而且,戰馬的因素也很關鍵。所謂“秋高馬肥”,指的便是馬匹在秋高氣爽的季節是狀態最好的時期。

也正是如此,東江軍和建虜都心照不宣地沒有發動的意圖和準備。駐防守衛是不會廢止的,但也僅此而已。

而且,經過遵化大戰後,建虜損失慘重,東江軍也傷亡不小,都需要休整恢復。

如同拳擊場的對手在中場休息,敵我雙方表面上都安靜下來,補充著體力,準備著下半場的角逐拼鬥。

田野上,有些地方還有星星點點、正在融化的積雪,更多的地方則是剛冒出土的青草。

空氣中洋溢著春天的永珍更新和朝氣蓬勃的生命力,讓人們的呼吸也分外地暢快和舒爽。

而在田野中,更多的則是忙碌的人影和牲口。

從金州到蓋州,無數犁鏵劃開肥沃的黑土地,伴著人們振奮的吆喝聲,牲口邁開有力的腳步,承載著人們的希望,昂然前進。

在這播種希望的季節,除了必要的衛戍部隊,不管是軍是民,是老是少,都投入到這忙碌的勞作之中。

大量的馬匹,大量的人員,今年的春耕,聲勢更超往年,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場面,隨處都能聞到黑土地的芬芳。
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