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七十九章 歸師旅順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“有身體不適的可以坐車走,特別是暈船的,別管男女,更不用不好意思。”政務人員中竟然有婦女,大聲招呼著,讓老百姓感到新奇又親切。
吳姐輕輕吐出一口長氣,心裡有些託底。不說別的,就憑她的文化水平,在這裡應該能夠自食其力,不是趕牛耕田的那種。
一個看起來挺年輕的政務官員大聲說道:“米、面、肉、魚都給鄉親們備好了,在船上沒過好年,這幾天好好歇息,吃好喝好給你們補上。”
移民們的神情逐漸輕鬆起來,臉上也有了笑模樣。人家都當他們當回事兒,想得多細緻,安排得多周到。
“都說東江鎮僻處海外,條件艱苦,可現在看起來,不是那麼回事兒呀?”有百姓低聲說道:“那些在港口圍觀的人,穿得也不是破衣爛衫。”
“誰知道呢?”相熟的人也不明所以,搖頭道:“興許是這次打了大勝仗,朝廷賞賜得很多,才能寬裕吧?”
“別的倒還不打緊,只要能吃飽肚子就成。”有人說出了心中的疑慮,“就是這土地,真的能給那麼多,繳那麼少的賦稅?”
說話聲音雖不大,但年輕的政務官員卻聽見,笑著說道:“咱們東江鎮別的不敢說,可這土地,卻有的是。鄉親們還不知道吧,我軍剛剛收復了復州和蓋州,那麼大片的土地,還愁沒人耕種呢!”
“這邊也打勝仗啦?”百姓用力點頭,恍然道:“怪不得這麼大氣呢,原來是這麼回事。”
“今年只分復州的土地予民耕種,蓋州全為軍屯。”政務官員繼續解釋道:“即便如此,一家要種個百八十畝,也是儘夠的。”
“要是有耕牛,一百來畝不在話下。”一個五短身材的漢子問道:“大人,不知道在這裡,一頭耕牛要多少錢?”
政務官員說道:“要買的話,一頭耕牛要十五六兩銀子。如果手頭不寬裕,還可以申請貸款,最高限額為二十兩,三年償還,不收利息。”
萬曆年間,京城的耕牛平均是六七兩銀子,這麼多年過去,再加上戰爭的影響,已經漲了一倍有餘。
在金州,大牲口的數量猛增,也是在今年。戰爭的繳獲,財政的寬裕,使得從外購買的牛馬數量呈現爆發式的增長。
光靠人力耕種,對於土地的大幅增加,顯然已經難以滿足生產。
而透過向建虜走私錦緞綢帛,東江鎮可是大賺了一筆,為大量購進牲口,提供了充足的資金。
況且,不管是百姓拿現錢購買,還是貸款,總歸是要還的。雖然沒有利息,但耕種的土地多了,交納的賦稅也增長,官府是不虧的。
最早在金州屯墾耕種的百姓,特別是軍屬之家,兩年多來,也積攢了些家底,購買大牲口的慾望最強烈。
按照明朝的平均薪資標準,耕種五十畝的話,不遇大災害,一年二十多兩銀子是不太困難的。這和小商販,比如走街串巷的賣油郎,收入基本持平。
也正是官府寬鬆的賦稅,以及抗寒耐旱作物的推廣種植,老百姓心裡有本賬,即便是現錢不夠,也敢於貸款購買大牲口。
新來的移民顯然還不是很瞭解東江鎮實施的各項政策,聽到貸款,也就是借錢,心裡並不託底。
他們考慮的是萬一還不上怎麼辦,可官府已經給了三年期限,總不能年年顆粒無收吧?
不過,政務官員並不算詳細的解說,還是讓移民們安下心來。來之前就已經告訴了他們一些事情,比如房屋、農具等等,都不用擔心。
“大人,東江鎮給軍屬的待遇特別好,是不是兵員不夠啊!”有百姓疑惑地問道:“要從軍入伍,是不是很容易?”
政務官員笑著搖頭,說道:“從軍入伍可不容易,軍隊有不少條件的。每年都有一定的數額,每年也有很多人達不到標準,或是招滿了,只能繼續等了。”
“至於為何軍屬待遇好,那是因為軍人保家衛國,是要流血犧牲的,難道不應該得到尊重,不應該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嗎?”
明軍的戰力弱,與社會地位低下,人們傳統觀念的歧視,有很大關係。好男不當兵,好鐵不打釘。就是最通俗的說明。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