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八章 溫情重現,烈士陵園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況且,在郭大靖的心目中,從功績、能力和貢獻來看,嶽爺爺都要強於關二哥,武聖的稱號實至名歸。
嶽王廟前,一塊大石在路旁矗立,上面鐫刻著嶽爺爺的“滿江紅”。
郭大靖站立於前,口中吟誦著“壯志飢餐胡虜肉,笑談渴飲匈奴血。待從頭、收拾舊山河,朝天闕”,也不禁熱血奔騰。
慷慨壯烈,一種浩然正氣和英雄氣質油然盈於胸膛,郭大靖暗自握緊了拳頭,暗中發下誓言。
“撼山易,撼岳家軍難!”
不出意外的話,今年年底就要讓建虜知道“撼山易,撼東江軍難!”
嶽王廟還未最後完工,郭大靖只在外面看了看,便轉向它處。
“聽說你要當爹了。”郭大靖笑著向周和問道:“這是家裡的第三個娃了吧?”
周和有些不好意思,說道:“讓將軍見笑了。”
郭大靖擺了擺手,說道:“這有什麼不好意思的。多子多孫,那是福氣。至於你大兒子參軍的事情,某也不能通融,要按規矩辦,夠年齡才行。”
周和無奈地笑了笑,說道:“就是這野小子天天鬧,就想送他去軍營鍛鍊鍛鍊,我也省心。”
郭大靖沉吟了一下,說道:“先讓他加入民兵吧!告訴他,平遼滅虜得打五六年呢,好好長身體,不用心急。”
周和用力點頭,別說五六年,就是十來年,只要能平遼滅虜,也已經是能讓人欣慰的目標。
要是換在數年前,誰敢給平遼滅虜定個時間?那個時候,東江軍也只是苦苦支撐,只能起到襲擾牽制的作用。
但現在,周和毫不懷疑,要滅掉建虜,只有東江軍能做到。當然,還要有郭將軍的指揮。
郭大靖很喜歡和手下閒聊,就是那種輕鬆的家常裡短,讓他能窺見普通人的心中所想,心中所願。
平遼東,打天下,為了什麼,不就是天下太平,共享安樂嘛?如果連這個最基本的都坐不到,那他與坐在紫禁城的封建帝王有什麼區別?
說到底,是無數普通的老百姓在支撐著戰爭,他們的耕種勞作,為戰勝敵人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支援。
說到底,是無數普通計程車兵流血犧牲,才能夠擊敗強敵,才能夠重拾破碎的山河。
“將軍,那裡的山坡今年就能平整出來,還要栽上青松翠柏,並讓更多英勇殉國的袍澤有安息之地。”周和伸手指點著,聲音有些低沉。
青山處處埋忠骨,郭大靖抬頭望著山坡,伸手拍了拍周和的肩膀。不用多餘的語言,兩人也知道傳遞的資訊。
烈士陵園會建很多處,將來各地都會陸續建起。
哪怕只是一座紀念碑,也要給後人提供瞻仰祭拜的所在,讓後人不致遺忘這片土地上流淌的鮮血,逝去的忠魂。
在敵我勝負未分,正角力爭鋒的時候,投入數萬的銀子修建烈士陵園,郭大靖並不認為是時機不對,甚至是在浪費。
與傷有養、死有恤的政策一樣,這是對軍人奮戰報國的一種報答,一種激勵,也是對軍人社會地位提高的一種表示。
每年都要舉行祭拜儀式,清明、中元節、寒衣節……不斷地加強軍民的記憶。
當然,最重要的還是不斷提升軍人和家屬的待遇,使軍人成為人人羨慕和嚮往的職業。
不管什麼時候,金錢和生活標準都是人們心中的一杆秤,誰都希望有更好的生活,有更多的財富。
這是俗氣的,卻也是人之常情,比喊空洞的口號要強百倍。
還有遇官不拜,專門審理軍人或退役軍人的法庭。這樣的特權,與其給狗屁不是讀書人,不如給保家衛國的軍人。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