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零九章 遠大目標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原來還為了軍票陸續到了兌換期而發愁,可現在看來,一年的流通回收,老百姓手裡的軍票已經所剩不多。
就是兌換給老百姓銀子,也大多是要重新進入流通渠道,逐漸被官府收回。
而之所以設定兌換期,就是給軍票背書,並加強官府和軍票的信用,穩固軍票作為貨幣的地位。
去年發行的兌換了,今年還在發行,這樣滾動下去,財政資金問題就基本上解決了。
長此以往,軍票的信用越來越穩固,作為信用貨幣也就在潛移默化中被老百姓接受和承認了。
也就是說,在東江鎮的地盤,在軍票的發行使用的範圍內,不需要金銀。只要官府願意,能印出鉅額的資金來花用。
不管是發放軍餉,還是收購糧草等物資,內部流通的軍票,將徹底解決東江鎮的財政問題。
意義如此重大,但未必有人能夠完全理解,主要是他們想不到那麼長遠。
毛文龍卻是知道的,因為有大明的寶鈔在前。也正因如此,他也知道大明寶鈔是如何變成廢紙,為老百姓所拋棄的。
兩人的交談從軍事行動,說到了遼東形勢,又擴充套件到了朝廷動態,以及建虜的情況。
氣氛愈發地融洽,說話愈發地隨意,敞開心扉、有啥說啥的那種。這已經不是讚賞和恭敬,就是忘年交的掏心窩子。
“李成梁,邊帥武功之盛,兩百年來前所未有,卻只得寧遠伯之封,本帥又豈敢有更大奢望?”毛文龍搖著頭,說道:“晉爵封侯,不過說說而已。”
“大明已是積弊重重,兼將吏貪懦,邊備廢馳,東江軍若能掃平建虜,力壓北虜,開疆拓土,超越李寧遠,卻也不是難事。”
郭大靖微笑著說道:“現在的遼東之地,只不過相當於一兩省,可往北卻有更廣闊的土地,大帥又何必擔心沒有封侯之機?”
“奴兒干都司?!”毛文龍挑了下眉毛,但隨即搖頭,“其地極北苦寒,道路不便,以一國之力尚難維持羈縻,又何況是一鎮之軍?”
“若建虜敗亡,必然是向北,難道就放其逃生,恢復生氣?”郭大靖循循善誘道:“極北苦寒,可也有人居住;道路不便,就不斷修築向前……”
毛文龍或許有效仿李成梁,永鎮遼東的心思。但與郭大靖相比,這就顯得格局不夠大了。
一個東北王,都不能讓郭大靖滿足。就是現在大明的疆域,他還嫌小呢!
當然,對毛文龍講這些,一是聊到這兒了,二是再設個遠大的目標,讓毛文龍別象李成梁晚年那樣自滿奢糜,還得繼續奮鬥。
有沒有這種可能呢,郭大靖不排除。別說擊敗建虜之後永鎮遼東,就是窩在皮島當個草頭王,毛文龍都可能覺得滿足。
什麼境況有什麼樣的理想和目標,餓得快死,有碗粥喝就滿足;有數萬人馬,盤踞金州也能滿足……
毛文龍若有所思,捋須眯眼,似乎陷入了思索。
好半晌,他才抬起頭,看著郭大靖緩緩說道:“大靖,本帥已覺年長神衰,這心態不如你蓬勃向上,或者說是雄心勃勃。有多大的目標,才有多大的動力,在這一點上,你要強過本帥。”
郭大靖沉吟了一下,說道:“大帥只管坐鎮,時常提點監督。東江軍有您,才有主心骨,才不致生亂,甚至是土崩瓦解。什麼心態,什麼目標,都是根據具體的情況,以及實力來決定的,可不是年齡上的問題。”
咧嘴笑了笑,郭大靖又象調侃似的說道:“您只管象諸葛亮似的運籌帷幄,衝鋒陷陣自有末將等年輕人去做。”
毛文龍哈哈笑了起來,擺手道:“本帥可比不得諸葛武侯,可偷懶看家,享個清閒,還是能夠勝任的。”
向前傾了下身子,毛文龍很是鄭重地問道:“大靖,你覺得本帥若是入京面聖,會有何結果?”
對於這個問題,郭大靖差點把“找死”說出來。
但他仔細一想,卻也未必。結果如何,還要看具體的時間,以及所面臨的形勢。
比較弔詭的是,儘管皇帝對毛文龍不滿,朝堂上的文官攻訐不斷,可皇帝從未召過毛文龍入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