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七十九章 年節時親人的惦念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藤野英繼續說道:“到了新學堂好好學,日後也是能當官兒的。”
“不用科舉嘛?”李秀成疑惑地問道:“象現在金州的一些地方官,朝廷可是不承認的。”
藤野英不以為意地一哂,說道:“朝廷承認不承認,有什麼關係?科舉取士,就是好官,就能派到遼東為民造福?”
“這——”李秀成覺得這有點藐視朝廷,甚至是大逆不道,但終是沒說出來。
藤野英淡淡一笑,說道:“你還小,有些事情不懂,先好好學習,等眼界開闊了,就會明白的。”
朝廷,或者說皇帝,何嘗在意過東江鎮的軍民?至於科舉考出來的官兒,郭大靖也是沒看上。
金州現在實行的新政策,就是在試行,在觀察,利弊分析清楚後,調整完善,再擴大範圍。
其實,這種試行在廣鹿島就已經開始了。只不過,島小人少,有些問題是看不出來的。
自己的政策,自己的官兒,自己來管理。所謂的自力更生,並不只是在糧食物資上,而是有更深的含義。
“既然是你姐夫建的新名堂,你便去那裡好好學。”阿秀輕輕拍拍小弟的肩膀,溫言道:“日後也當官兒,才算有出息。”
李秀成點了點頭,可心裡還是覺得要朝廷認可委任,這官兒當得才正當。
“蓉兒不去新學堂嘛?”藤野英笑著問蓉兒,“不分男女,都可以去的。”
蓉兒使勁搖著頭,說道:“我在家裡學也是一樣,藤野先生和二孃都是有學問的。”
對於蓉兒的決定,阿秀和藤野英都不反對,或者說是都不想勉強。到底是個女娃,能讀書識字就已經很了不起了。
吃過飯,藤野英便去了旁邊的小院,那裡住著她的父親和侍女阿巧。
藤野正已經吃完飯,正端著茶碗,在棋盤前進行著推演,那是步兵方陣對抗騎兵的陣列。
“爹,女兒陪您出去走走啊?”藤野英笑著說道:“剛吃過飯,就忙著推演,也不歇一會兒。”
藤野正笑了笑,說道:“這就是飯後歇息了,累不著的。”
藤野英也不多說,乖巧地站在旁邊,看著父親在擺放棋子,又不斷地調整。
按照當時東江軍的編制,以及為了空心方陣所作的調整,最小的空心方陣將是一百二十人,武器配備是六十枝輕火槍、二十枝重火槍,再加四十名刀盾兵。
人數這麼少,主要是為了列陣的迅速,以及對複雜地形的更好適應。
等達到三百六十人的空心方陣,便會另外配置火炮,多出十二門輕型迫擊炮,還有十幾駕裝載彈藥糧草的廂車。
達到近千人的空心方陣,則又增加了十幾門佛朗機炮,對於建虜的衝鋒有更強的阻遏作用。
按照郭大靖的思路,空心方陣還是以小型為主,數個小型方陣成菱形或梅花形進行組合,互相提供火力支援和掩護。
當然,現在還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研究,兵種的數量,武器的配備,還沒有最後確定。
“如果簡單一些,只用重甲長槍兵加火槍兵,或是全部用火槍兵,應該更好。”藤野正象是自言自語,又象是在跟女兒商討,“太複雜,訓練時間長,作戰時也容易出現失誤。”
藤野英不是第一次陪著父親推演,想了想,開口說道:“女兒覺得可以先用第一種方案,等火槍的裝備率提升上來,再有第二種。”
用刺刀抵擋騎兵,儘管是歷史上證明可行的,但郭大靖總感覺有些單薄。另外的制約,則如藤野英所說,火槍的裝備率還達不到淘汰冷兵器的標準。
買,買,買;造,造,造!
儘管在火槍的購買和打造上,已經是盡了全力,但生產速度總歸是受到限制。因為生產製造的,還有火炮,還有各種彈藥,總要佔用人力和資源。
藤野正微微頜首,說道:“長槍兵與火槍兵的搭配,自然是目前最容易成軍的,也有一定的防護力。”
站在棋盤前又研究了片刻,藤野正才在旁邊的椅中坐下,招呼著女兒,一起喝茶閒聊。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