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七章 成親納妾,辭行(第1/3頁)
章節報錯
有了新制定的種收分成規定,老百姓手裡也有了餘糧,就不會太著急把軍票花在糧食上,就有了消費的可能。
關鍵是在流通環節,老百姓種的糧食只有官方收購。可供銷站把著商貨,又不收糧食,你想買就得換成軍票。
這樣一圈的周折下來,軍票作為東江鎮內部的流通貨幣,也就在潛移默化中被軍民們接受了。
軍票把朝廷發的餉銀替換出來,既能集中資金幹大事,又對將士們有了交代。當然,也解決了部隊擴充的限制。管朝廷額兵多少,我有軍票,自己發餉。
“監軍太監不會干涉軍票的事情吧?”李維鸞突然把二者聯絡了起來,說道:“或者他上奏朝廷,讓朝廷反對?”
反對無效!
郭大靖笑了笑,對李維鸞說道:“發行軍票是解決東江鎮的困難,是不得已而為之。他若反對或干涉,便請他上奏朝廷,先把欠的糧餉補上,並給東江鎮發放與關寧軍相同的糧餉。”
“沒錯。”孔有德嚷嚷道:“論戰功,論斬獲,東江鎮哪裡比關寧軍差了,憑什麼東江鎮發一半餉銀,關寧軍那幫只會守城的傢伙,卻能拿全餉?”
“咱們東江軍是後孃養的嗎?”又有將領氣憤地抱怨,“憑什麼不拿咱們當人?”
毛文龍拍了下桌子,及時地制止了將領們越說越過分,越說越氣憤。
“這不是你們能管的事情,自有本帥和陳副帥與朝廷分辯。”毛文龍的臉色沉了下來,說道:“日後本帥不能聽到有人對朝廷口出怨忿之語。”
陳繼盛在旁轉圜緩解著氣氛,微笑著說道:“咱們東江鎮已經度過了難關,境況會越來越好。朝廷或有不公,但也有苦衷。遼東有建虜,西南有奢安叛賊,西北又鬧災,財政也是一時不敷。”
怨忿早已種在心底,不斷地積累,終究會有爆發的那麼一天。
而郭大靖的原則是“你不仁我不義”,對朝廷如此,對皇帝也是一樣。
按照孟子所說的,就是“君之視臣如手足,則臣視君如腹心;君之視臣如犬馬,則臣視君如國人;君之視臣如土芥,則臣視君如寇仇。”
再加上他的後世思維和心理,對於皇權並沒有太多的敬畏,要說最藐視朝廷和皇帝的,他可排在第一位。
郭大靖嘿然一笑,說道:“明日成親,毛帥、陳副帥及諸位袍澤不醉不歸。某後天便啟程回部隊,可不願與方公公打交道。”
毛文龍翻了下眼睛,笑罵道:“他來得沒那麼快,把你嚇得落荒而逃,也不考慮下新婦的感受。”
“洞房花燭夜呢,第二天你的腿不軟,還騎得了馬?”孔有德壞笑著打趣,引起了眾人的一陣鬨笑,氣氛也驟然鬆緩下來。
毛文龍待眾人笑聲稍停,開口說道:“本帥便晚走幾日,迎接了朝廷欽使,見見這位監軍太監。你們各忙各的,倒不用太放在心上。”
“至於大靖提議的擴軍,本帥同意了。”毛文龍繼續說道:“戰時為兵,平時為民,以四分之一的數量進行輪換。金州初建,各項工作千頭萬緒,軍民齊心協力,才能更快更好。”
軍票的發行為擴軍創造了條件,作戰中繳獲的盔甲兵器,也使擴軍能夠儘快完成。
但有一條,全脫產的軍隊勢必增加物資供應的負擔。所以,才有亦兵亦民的輪換制度。
緊張的春耕過後,還有興修水利、營造房屋、修整道路等工作。
按照擴軍計劃,駐防金州的部隊將達到兩萬四千,四分之一也就是六千,將全部投入到建設中去。
軍議完畢,眾將散去,毛文龍和陳繼盛也看到了眾人的反應,多少都放下心來。
朝廷派監軍太監的目的昭然若揭,監視東江鎮,或者還有拉攬分化的意思。毛文龍相信自己在東江鎮的威望,但也不得不防。
“象大靖說的,高高供著。”陳繼盛說道:“軍隊上的事情不讓他管,要是想管政務,就分給他一部分。”
“監軍太監,自然是要插手軍事的。”毛文龍輕輕搖頭,說道:“便照皮島的監軍太監例,大事咱們作主,小事由他去。”
陳繼盛點了點頭,揣測著朝廷的意圖,不好判斷皇帝對東江鎮的態度是否轉變。
顯然,透過減半發放軍餉這件事,皇帝對東江鎮的態度似乎並沒有太大改變,儘管東江鎮又獲得了大捷。
朝中無人哪!陳繼盛心中嘆息。
朝堂再被文官集團把持,東江鎮的境況便很難得到改變。至少,相對於遼西的關寧軍,朝廷和皇帝更重視他們。
……………….
早晨的陽光灑進屋內,在地上形成斑駁的光影。
屋內溫度上升,也瀰漫出濃烈的曖昧氣息。
郭大靖和藤野英依偎在一起,激情過後誰都不想起來,還在細語呢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