索爾諾連聲稱是,建議道:“如果是這樣的話,我軍只從側翼迂迴,想要突破,恐怕有困難。”

薩哈廉微微頜首,說道:“三路齊攻,其中攻山和中路為佯攻,主攻還是在側翼的丘陵地帶。”

“貝勒爺英明。”索爾諾恭維了一句,又接著說道:“末將再準備一支人馬,不管哪裡取得進展,都能迅速投入,擴大戰果,形成突破。”

薩哈廉讚賞地看了索爾諾一眼,覺得這個親信都的聰明成熟了不少,也接受了他的建議。

兩軍狹路相逢,已經沒有了多少耍計謀的空間,就是硬碰硬,打就完了。

薩哈廉和索爾諾又商議了片刻,決定也別搞什麼添油戰術,一下子就投入充足的兵力,完成突破。

在他們的想象中,一旦突破敵陣,敵人必然驚惶敗逃。而己軍在追殺中,勢必斬獲頗豐,也算是報了旅順堡下的仇。

而且,存糧已經不多,建虜也拖不起時間,以最快的速度擊敗敵人,也是最好的結果。

想儲存實力,也要看具體的形勢。現在不拼命,怕傷亡,被敵人攔截在此,只能是付出更慘重的代價。

兩個牛錄攻山,兩個牛錄攻大路,三個牛錄攻側翼,另有三個牛錄的預備隊。

薩哈廉和索爾諾真的下了本錢,一下子投入了三千人馬,攻打旅順堡時也沒有動用這麼多的兵力。

所謂一鼓盛,二鼓衰,三鼓竭。

建虜看似要進行一次勢在必得的進攻,但也僅此而已。只要守軍頂住了,建虜差不多也無力,或者說沒有再攻的信心了。

對於郭大靖來說,這不算是預想中的最激烈的戰鬥。

在兵力對比上,在地形地勢上,在火力強度上,己軍都佔有優勢,沒理由會被這區區三千人突破。

況且,三千人還是分路進攻的,側翼最多,也不過千人。至於預備隊,也應該是添油戰術的一種。

戰鬥再次打響了,槍炮聲,吶喊聲,穿過爆炸的火光硝煙、射擊的火焰白煙,奏響了戰場的殘酷旋律。

可以說,郭大靖之前的判斷是正確的,提前加強了側翼的兵力和火力,也正對上進攻人數最多的建虜。

同時,郭大靖又派劉興治趕往側翼指揮,並改變了戰術打法。

沒等建虜的弓箭手接近到射擊距離,守軍陣地上的重火槍已經開火射擊。依靠射程的優勢,重火槍先發制人,打亂建虜的進攻節奏。

身著輕甲的建虜弓箭手遭此突然打擊,顯然有些措手不及,在彈雨紛飛、不斷傷亡下,陷入了片刻的混亂。

索爾諾親自指揮側翼的進攻,也迅速做出了調整,重甲兵立刻衝前,提前發動進攻。

重甲在有效射程內也難以抵擋重火槍的射擊,建虜便又加上了盾牌,以此來增加一層防護。

在阻擊中遇到什麼樣的情況,建虜如何應對,郭大靖早已想得細緻周到。不管是楯車,還是重甲盾牌,都有相應的打法。

建虜剛接近到百米左右,十門佛朗機炮便發出怒吼,這回發射的全是裹著油布的實心炮彈。打得更遠,威力更大。

鉛球般大小的炮彈,飛過不足百米的距離,撞進建虜的佇列中,盾牌或是四分五裂,或是連盾帶人地砸飛,立時便是人仰馬翻。

和旅順堡下一樣,敵人隱藏了火力!

索爾諾皺緊了眉頭,心中浮起了一絲不祥的預感。

火炮剛剛發射完畢,重火槍的轟鳴聲再起,有些混亂的建虜因為防護疏漏,再次付出了死傷的代價。

轟,轟,轟……

炮兵飛快地更替子銃,在火槍的白煙還未消散前,又是一輪猛轟。

雅思哈喊殺的聲音頓了一下,他身旁的同伴象個稻草人似的被炮彈撞飛,在空中便狂噴鮮血,還撞倒了兩個人,才重重地摔落在地。